畅游东盟 ASEAN饮食 Food

追随新加坡饮食文化(上)

Singapore's Food Culture Journey Part 1

“今天午餐吃什么?”“肉脞面吧。”“哎哟,又吃肉脞面啊!”这句回答里的“又”表现了肉脞面在新加坡人的日常里,多么频繁地登场。口口声声说着,对肉脞面、炒虾面、沙爹米粉、水粿,早已腻味无感,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同一个美食摊,嘴硬着不肯承认,其实没有这些新加坡食物,你可能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枉为新加坡人也。

吕美姿、各商家、CTP photo、Wikimedia CC/图        吕美姿、黄郁俞/文        欧阳薏雯/设计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9 / ISSUE AUG  新加坡 《追随新加坡饮食文化》

1823年时的新加坡。Wikimedia CC图

英国史丹福·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这座小岛至今已200余年。真正说起来,新加坡有700年历史,最早一段是莱福士开埠前的古代史(1300-1819)。1820到1941年是英殖民地时期,1942年至1945年经日本占领后又由英国人接管,1965年独立建国。

400多年前的莎士比亚曾经在他的著名历史剧《亨利四世》里写下这句台词:“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部历史(There is a history in all men’s lives)。”新加坡人的故事又该从何说起?饮食文化。饮食和文化的字面意思,一个是吃、一个是历史,它们像是两条平行线,互不相干。不过要是把“和”拿掉,一切就有所不同了。饮食文化能奠定一个地方的特质,在新加坡众多吃的习俗里,小贩中心要认第二,没谁敢认第一。

牛车水大厦小贩中心在2019年2月进行翻新,并于同年6月1日回归。

小贩文化意义深长

2018年8月,刚过完52周年国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提及,计划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新加坡小贩中心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这一举动让许多爱国心切的新加坡人再度对小贩文化产生共鸣,纷纷为申遗的准备工作献力。2019年3月底已正式提呈申遗文件,2020年申遗成功。

60年代,新加坡街头小贩驻扎在大街小巷,为了管控卫生问题,70年代后小贩迁移到各个组屋和住宅区的有盖熟食中心,延续了好几代,直到今日。可能偶尔会抱怨吃腻了小贩中心的食物,但这一和新加坡共同成长的独有餐饮空间,值得珍惜与保护。新加坡人发起小贩学徒计划、美食家进行研究和记录、非政府组织举办活动提高公众对小贩文化的意识等活动,这些努力都重新让人们重视草根美食艺术。

新加坡早餐必备——咖椰牛油面包。

五块钱喂饱三餐

经济学人智库每年会进行两次全球生活成本调查,调查覆盖全球97个国家的133个城市,针对160类产品和服务的400多项价格指标,包括食品、饮料、服装、家庭用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根据报告,2018全球生活成本最贵的十大城市榜首为新加坡,这也是新加坡连续第5年被评为全球物价最高的城市。

尽管如此,这些数字未必一定完全反映现实。如果你选择一般平民生活方式,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并不一定高不可攀。七毛钱的咖啡、两块钱的鸡饭、三块钱的肉脞面,一座座的小贩中心,不仅是老百姓最经济的民间饭堂,也因为“排长龙”的食物摊位名扬国际,甚至荣获米其林和必比登推介,如了凡香港油鸡饭面(Liao Fan Hong Kong Soya Sauce Chicken Rice and Noodle)和大华猪肉粿条面(Hill Street Tai Hwa Pork Noodle)。小贩中心高手云集,不超过五块钱的本地美食,比比皆是。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19/ ISSUE AUG《鸳鸯重庆》。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