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 中国的食物移民 (一)

    土豆炖茄子、番茄炒鸡蛋、蒜香拍黄瓜、麻辣火锅、胡萝卜鸡蛋饼、芋头扣肉,还有苹果、葡萄、西瓜……所谓“民以食为天”,单看这一道道中式美食和多汁水果,是否已令你垂涎三尺、食指大动了呢?但要是回到古代,恐怕大部分如今人们熟悉的美食都无法尝到,因为根本没食材啊!这一切,要从历史上的“食物移民”开始说起。

    更多 Read More »
  • 扇子 夏天摇动的温柔(下)

    折扇在开合之间,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感觉——打开折扇,犹如打开了一个诗意的世界,画作与诗词映入眼帘;闭合折扇,便如刀剑回鞘,敛起所有光芒。自此,团扇与折扇,分别代表了中国扇子美学之路上娇柔与飒爽两个面向。

    更多 Read More »
  • 扇子 夏天摇动的温柔(上)

    面对炎炎夏日的高温天气,现代人有各种消暑办法,喝冷饮、吃冰品、冲凉,或是直接躲在开着冷气的室内。然而,冷气没法随身携带,跟着我们移动,此时,轻便小巧的扇子,无疑是最方便有用的消暑神器。

    更多 Read More »
  • 科举考试 (下)

    经历了县试、府试、院试后,考生便是秀才。其社会地位虽比普通百姓高,并享有如见了知县不用下跪、不需服国家差役和徭役、有资格进入官学上学等特权,但由于秀才人数多且无任官资格,因此并不受社会所看重。不过,成为秀才意味着考生获得参加科举正试的资格。

    更多 Read More »
  • 科举考试 (上)

    1904年7月4日,273名贡士进入紫禁城保和殿,准备参加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项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成为读书人进入仕途门票、改变命运契机的考试制度,会在隔年被废除。而他们,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批进士。

    更多 Read More »
  • 白玉藏刀 康巴第一刀(下)

    若你以为在大街上可随意看到藏刀手工艺生,难免要失望而归了。虽说河坡乡500多户人家一半以上从事藏刀手工艺生产和加工,当地却无一派作坊连片、热火朝天的手工业生产场景。

    更多 Read More »
  • 白玉藏刀 康巴第一刀(上)

    康巴人性格粗犷豪放,刀是他们战斗的武器,也是身份的象征。他们爱刀胜过爱牛羊,一把好刀好比一笔财富。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白玉县,是昔日格萨尔王岭国的属地。为了制作大量兵器,金属兵器工匠将锻造工艺在此传播,使当地成为『格萨尔王的兵器部落』,也成就了康巴一流的好刀——白玉藏刀。

    更多 Read More »
  • 孝道 道德不是绑架 (下)

    孝道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无数人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一些父母习惯用“孝顺”这个词来道德绑架子女,要子女完全顺从他们的意愿。他们认为只要子女“顺”着他们,就是“孝”的。然而,“顺”不等同于“孝”,盲目地顺从只能成为愚孝。

    更多 Read More »
  • 孝道 道德不是绑架 (上)

    孝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无疑是贯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主线,其观念源远流长,甚至甲骨文中就有“孝”的象形字。但,长久以来我们被灌输的孝道观念,真的是正确的吗?

    更多 Read More »
  • 妈祖绕境(下)

    烟火在奉天宫上空绽放。每到一个宫庙盖一个庙印,不仅是纪念,对香客而言更是功德。

    更多 Read More »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