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Food

颠覆舌尖 “食”茶的智慧

The Wisdom of Eating Tea

千百年来,茶已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喝茶已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然而,茶除了用于生津解渴,细细品味,“食”茶,更能体会茶叶的别样馨香。以茶入菜或做羹,茶叶和菜肴优雅、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品尝一口,那隐藏于美食中的甘醇茶香在舌尖滚动,不仅仅是美妙的滋味,也是一种先辈传承下来的茶智慧。

文字:邓颖蕙、柯炳钟     图片:柯炳钟、摄图网、任中豪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ISSUE JANUARY 饮食 《颠覆舌尖 “食”茶的智慧》

龙井虾仁,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嫩鲜里浸透出茶特有的香味。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们平常总是喝茶,要是吃茶叶,或把茶做成佳肴美食入馔,看起来似乎就是创意料理了。不过以茶入菜或做羹,并非现代一时心血来潮的创作,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吃茶”和“茶食”的说法了。传说人类最早发现茶叶时,是在神农时代。在《神农百草经》中记载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当时茶叶作为药用,祛毒治病。

不泡水喝 只煮粥吃

到了西周和东周时期,民众开始人工种植茶树,以供食用。有的直接嚼茶叶吃,有的将茶叶放入汤中,晏子在有人直接把茶叶放到粥里煮,做成“茶叶粥”。《晏子春秋》内记载,在春秋辅佐齐景公时,即有“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 从内容所见,他在做齐景公的宰相时,吃的菜只有一些野味,其中就有茶叶。

茶圣陆羽雕像。 摄影:任中豪

人们在古代基本上拿茶叶当普通野菜食用,《晋书》中有言:“吴人采荼煮之,曰茗粥。” 茗粥指的是茶粥,因其表皮呈稀粥之状,故称。吃茗粥的习俗,还保留至盛唐以前。由于茶叶苦涩,唐人往茶汤里加调味料,如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一起熬煮,提升风味。对于茗粥的疗效,孟诜在《食疗本草》中说:“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了吃茶的做法。图片来源:摄图网

只不过到了中唐时期,茶圣陆羽极力反对这种煮茶方式。他提倡着重茶汤原味,并推出煎茶法。饼茶放在火上烤,之后再将其碾为粉末,放入水中去煮。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茶叶入馔 强身健体

对于吃茶饮茶,到了宋人手上更是各有千秋。宋代也是中华茶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茶馆和茶室层出不穷,这些地方既有清茶供品茗,也出售茶葱、肉羹茶、茶粥等茶食。至于在南宋都城临安,吃茶者多,喝茶者少。《梦粱录》里的临安,“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七宝擂茶指的是用花生、芝麻、核桃、姜、杏仁、龙眼、香菜和茶,擂碎煮成的茶粥单卖。

南少数民族还保留喝茶、吃茶的习俗。 摄影:柯炳钟

经历过茶文化的辉煌岁月,宋代之后,人们烹茶技术大大提升,茶疗也随之问世。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记述了一种用枸杞和茶叶碾成细末,拌上酥油,调以酒料的养生食物。而清代才子纪晓岚更是每天将茶当作蔬菜食用强身健体,更突发奇想让厨子将茶叶入菜,开辟了茶叶的另一佳肴境界。也正因有了前人的智慧和灵感,从古至今,茶以不同形式,悄然出现在餐桌上,如茶叶蛋、龙井虾仁、茶叶熏鸡、抹茶甜品等等,既美味又健康。虽然茶料理不断进化,但唯一不变的,是那让人齿颊留香的茶叶香啊!

当食材遇上对的茶

茶叶不同,入菜有别,真正掌握茶叶属性,才能替菜肴锦上添花。

绿茶 :香气浓郁,入口清冽甘爽,适合烹煮清新淡雅的菜肴。
红茶 :性温,有护胃功效,香味重,能去除肉类海鲜的腥味。
铁观音 :叶绿大而香,茶性清淡,涩中带苦,适合泡出茶汤做菜,或经炸制后配菜。
普洱茶 :茶汤色泽红亮,用于焖、烧效果最好。
花茶 :香味浓烈、茶味醇厚持久,可提升海鲜鲜味。

图片来源:摄图网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1 / ISSUE JAN《舌尖上的曼谷》。欲订阅此期刊,请点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