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除了野菜,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小河鲜啦!俗话说“明前螺蛳塞过鹅”,清明前后,螺蛳正肥,正是品尝的好时机。
相城文体旅、摄图网/图 相城文体旅/文 整理/许素菁
春天,苏州人的饭桌上可热闹了,除了轮番上阵的野菜,还有鲜嫩多汁的螺蛳,引人垂涎。
清代诗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螺蛳的做法有不同的解读:“螺蛳制与蚬同,惟子多则不可食。徽州人晒干,卖者名青螺。可以作羹。闽中有香螺,小而鲜,糟食最佳。“足可见螺蛳的吸引力。
螺蛳可不能乱挑,其中可是大有学问的。挑螺蛳要选青色、皮薄、个头中等的,颜色越深,说明越老,肉质越不鲜嫩,个头太大的很可能里面藏有小螺蛳,也不好吃,个头太小的又没嚼头。
挑选好螺蛳后,千万别着急煮来吃。我们需要把螺蛳放在清水里养上一夜,让它“吐沙”,再用清水反复洗两三次,刷干净表面的污泥。然后斩开“尾巴”,这样做能让螺更入味,二来也方便吸出螺肉。接着再清洗一次,洗去碎壳,最后焯水备用。
螺蛳做法多样,其中极为家常的做法为爆炒螺蛳。热油锅里放入葱姜和尖椒炒香,再倒入洗净的螺蛳,加入盐、老抽等调料炒煮。炒煮时要注意火候,火不够会太生、有腥味;火过了则会肉质老、不鲜美。到底什么时候能出锅呢?全凭厨师的经验和手上功夫。
古话有句叫:“螺蛳壳里做道场”,意思是在狭窄、简陋处做成复杂的事情。而螺蛳壳内弯曲逼仄的甬道结构,也让吃螺蛳这件事情变得不简单。吃螺者,需手拿一只螺蛳,凑近嘴边,先在螺蛳的尾部吸一下,然后再吸头部,两颊发力一啜,沾满酱汁的螺肉便”咝”一声钻入口中,鲜嫩多汁,嚼劲十足,那滋味就是一个“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