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对你我而言或许只是一种艺术品,在台湾却是结婚登记、银行开户必不可少的物品。这小小专属品曾经无比重要,所代表的是个人身份的凭证。
文字:廖智贤 图片:CTPphoto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DEC 文化行 《印章 方寸之间天地宽》
如今,电脑刻印大行其道,手刻印章式微,而随着个人脸部影像识别先进,印章已不再是凭信的首选,加上受到西方影响,多以签名来代替印章,传统印章业如今已逐渐没落。
推敲起印章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追根究底,不只怀旧,也重新看待这个就在身边的方寸小天地,蕴藏着什么能量。玺印体积虽小,方寸之间却囊之俱全,自商周至今,可见文人雅士的藏书印、营业用的大小章、纪念“到此一游”的观光景点戳印、政府机构的官印,甚至小学生的卡通图腾塑胶印章等,虽不起眼却全民适用。
以艺术角度视之,印面朱白分明、疏密有致,蕴含书法、雕塑乃至绘画于其中;从机能着眼,玺印之为凭证,小则止于具名个人、职务、大则许予一国信诺;精神层面上,从情感的慰藉、奉行的信证、生活的寄托,到思绪的抒发皆纳于其中,为一难能可贵的小物,有情有意。
表征证信 艺术玩赏
印章的历史悠长,距今3,000年前,安阳的商墓中即有小鸟图的印章;上溯到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有印压署名。春秋战国时,以金属为材,写作“鉨”(音同玺),有铸有凿,须经复杂工艺制作,较签字画押更难复制模仿,可防奸辨伪。
后来印章“本人在此”的象征作用扩大至政治权位、执行公权,人言不足信而以其为证,上任收受新职印,卸任则奉还。对外亦以印作为身份或职务表征,提倡合纵六国抗秦的名相苏秦即身佩六国相印,商号银庄亦如此,认印不认人。
秦之后,尝以玉作印,从金字边的“鉨”代换为以玉为底的“玺”。自此,“玺”是帝王、国家政府机构用的印,属官印;“印”则在民间地方使用,为私印。“篆”在文字统一后,印面的字多以秦的大小篆为主,“刻”则因印材可用金属之外的材质,省了铸凿,治印自然是雕刻了。
于是传国有玉玺,皇帝诏策、官爵任免、命令发布、通关边防要用印,私人交易合约拟订、书画落款也会用印,因用途大致可分为职务玺印、姓名印和闲章。
想知道印泥印色各有些什么学问?
点此订阅 2021/ ISSUE DECEMBER《攀一段长城 走一段历史》,翻开第100-103页就可了解所有的一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