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五谷杂粮”,“五谷”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典籍,然而不同古籍对五谷究竟为哪5种粮食说法不一:有“黍、稷、麦、菽、麻”,也有“黍、稷、麦、菽、稻”,因此也有人将其合称为“六谷”。
摄图网、Pixabay、Wikimedia CC/图 洪慧玲/文 李永亮/设计 许素菁/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0 / ISSUE 111 饮食《古人的主食演变》
其余主食选项
除了黍、稷、麦和稻米,中国古代还有不少主食,如菽、麻、芋艿、菰米等。菽是豆类,味道不如稻米和面食好,但由于豆类产量高、易种植,且营养价值高,因此在灾荒时为老百姓救命的粮食;麻为最早期的主食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民间还有吃麻粥的记载,由于其味道和产量不如其它主食佳,且纤维对制布的用处更广,因此后期被其它食物取代了主食的地位;芋艿即芋头,产于湖北、湖南与四川一带,曾是川西人的主食。
菰米也叫苽、茭白子,是苓白的果实,其与稻米一样煮成饭后口感较佳、营养价值也高。汉代辞赋家枚乘在其作《七发》中提及:“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意为“用楚苗山所种稻米或菰米做的饭,揉在一块时不会散开,但入口即化。”由于稀有,且并未普及,唐代之后人们就不再将菰米作为主食;近年在保健养生的风潮之下,菰米才又跃入世人眼帘。至于如今在中国常见作为主食的玉米、马铃薯、番薯等,则是明代才开始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了。
黍 俗称黄米,煮熟后有粘性,可制成黄米粥、黄米糕,及酿酒。从前在中国西北地区生产,如今陕西西北部仍有。 |
麻 早期曾被用来当主食,后被其它主食替代。茎皮经沤制可做麻绳、麻衣、麻纸等;茎可当柴烧;皮、杆可制高档纸。 |
稻 豆类的古称。古代穷人会将豆类煮成豆饭、豆叶汤。它是防荒的最佳食品,西汉晚期农学著作《氾胜之书》中有“种植大豆防荒年”的记载。 |
稷 又称粟,俗称小米。为黍的变种,如今依然常见北方人食用。其茎、叶较坚硬,可用作饲料喂牛;谷粒为人所食,也可酿酒。 |
菽 豆类的古称。古代穷人会将豆类煮成豆饭、豆叶汤。它是防荒的最佳食品,西汉晚期农学著作《氾胜之书》中有“种植大豆防荒年”的记载。 |
麦 古称“来牟”。唐代以后开始在北方普及,大麦和燕麦口感比小麦差,现大多用来加工成面粉,再制成食品,不直接食用。 |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2 / ISSUE MAY《重返草原帝国》翻开第104-107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