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世界 World

波兰华沙,战后重建之地

Poland, the Homeland of Frédéric Chopin Part 1

波兰,不是欧洲的名门望族,更不是人们到欧洲旅行的首选,但对钢琴诗人肖邦来说,波兰是他一生放不下的眷恋。临终前,他更嘱托家人将他的心脏从巴黎带回波兰,安葬于华沙教堂内的一根柱子之下。至爱所在,心之所在之意,与肖邦琴声一样,在波兰悠扬回荡几世纪。

KhangNee、Flickr、Pixabay等/图     KhangNee、洪慧玲/文     洪慧玲/编     KhangNee/插画     陈安琪/设计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0 / ISSUE JUNE  目的地 《波兰,肖邦的故乡》

城堡广场上矗立着西吉斯蒙德圆柱。

从芬兰罗瓦涅米(Rovaniemi)来到波兰首都华沙(Warsaw),我发现两座城市有极为相似之处——两者皆为战后重建之地。不同于芬兰人以驯鹿为理念,重新规划了城市,波兰人自1945年起花了5年,按照意大利画家贝纳多•贝洛托(Bernardo Bellotto)的油画和老照片,重建记忆里的房子,让老城里的宫殿、教堂等熟悉景观,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1918年,波兰经历了123年的挣扎,终于重新夺回自主权,恢复了独立。而华沙,则再度成为国家的首都,并在接下来的20年,迅速发展成一座美丽的城市。不幸的是,华沙在二战期间被两大极权主义国家所摧毁。为解放国家,1944年8月1日的华沙起义应运而生。这场波兰起义军反抗纳粹德军的战役虽然坚持了63日,最终仍告失败。希特勒下令不留活口,将华沙夷为平地。在战后重建时期,许多流放在外的波兰人都回到国土,投身重建工作,让饱受战火摧残、85%被毁的城市重生。

位于皇家城堡(The Royal Castle)前的华沙城堡广场(Castle Square),是老城区的入口,也是集会、观看街头表演和演唱会的地点。这里被称为华沙最美丽的地点,气派的皇家城堡,以及广场上矗立的西吉斯蒙德圆柱(Sigismund’s Column),虽然都是战火后重建,却书写着这座城市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老城区内有八成建筑是波兰人于战后重建。

远离了旧时代的新城

有别于老城的古典韵味,新城与我们熟悉的亚洲城市极为相似,有着宽阔的车道和现代化的建筑。稳健的发展隐喻着波兰人已走出沧桑,迈向和平的生活。作为波兰的最大城市,华沙是政治、文化与经济中心,市内拥有82座公园,覆盖了城市的8%,是欧洲最佳绿色城市之一。波兰的许多城市如华沙、格但斯克(Gdańsk)及克拉科夫(Kraków),都依1,047公里长的维斯瓦河(Vistula River)而建。贯穿波兰的这条河孕育了璀璨的文明,也赋予了城市大自然环境,供人们进行休闲户外活动。

近几十年来,潜在的经济优势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吸引了许多海外企业前来华沙投资。蓬勃的发展优化了当地生活素质,相对也让塞车情况日趋严重。为了避开塞车问题,居民倾向以有轨电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由于巴士一般不太准时,搭乘几次后,我也像当地人一样挤进永远客满的有轨电车,在城市里穿行。在华沙乘坐电车不必在验票机上验票,我们搭了多日也不见检票员查票,后来得知他们采随机上车验票制,旅客一般是他们的检验对象,逃票者将被罚款,就算车票有效期逾时几分钟也难逃一劫。

老城市集广场。Filip Kwiatkowski 摄

“斯大林的注射器”

走在新城区内,一眼便可看见地标性建筑科学文化宫(Palace of Culture and Science)。这座高耸的建筑物是斯大林送给波兰人的礼物,楼高234米、42层,内有3,288个房间、1个泳池、3个剧院、1座博物馆和1个大型会议厅,是波兰境内最高的建筑物。30楼的观景台可让旅客一览华沙美景,大楼内的餐厅等设施也开放让群众光顾。

居里夫人博物馆外观。Filip Kwiatkowski 摄

新城区的另一代表建筑,是圣卡西米尔教堂(St. Kazimierz Church)。教堂前是新城广场(New Town Square),周围全是餐厅。天气好的日子,坐在户外一边享受阳光一边进餐,看着广场上来往的人群,可以感受到这座古老城市的生机。华沙除了有肖邦,还有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从前的故居和实验室,如今成了居里夫人博物馆(Maria Skłodowska-Curie Museum),馆内展出与她日常生活和科学工作相关的物品,供后人瞻仰。

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0/ ISSUE JUNE《水墨黄山》翻开第48-59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