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荔枝熟成季,在它粗糙的红色盔甲下,藏着晶莹剔透,香甜多汁的果肉,等待世人一啖。千百年来,总有人为它痴狂、因它快乐,能美滋滋地吃上荔枝,谁还在乎那令人心情烦躁的闷热夏日呢?
摄图网、CTphoto/图 邓颖蕙/文 吕美姿 /设计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SEP 饮食文化 《荔枝,抓着夏天的尾巴 》
夏至是一年中难得的瓜果季,素有“百果之先”的荔枝,也在此季发出了令人怦然心动的的夏日味道。枝头一抹抹娇艳的鲜红,以及清新的果香味,无不诱惑人们摘下。而味美汁甘甜的嫩脆半透明凝脂状果肉更是让人垂涎三尺,从古至今皆如是。
灵山荔枝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特产。黄惠红 摄
珍稀贡品 为它着迷
当年,荔枝可为贡品以及奢侈品。喜高温、高湿的荔枝只生长在广东、福建等地,要从遥远的南方运送荔枝到长安等偏北方的首都,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运输十分不易。再加上荔枝本身的保质期并不长,一旦离开枝叶后,即“一日而色萎,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因此唐玄宗为了满足杨贵妃吃荔枝的喜好,下令飞骑运送几千里,而杜牧诗歌的背后其实也批判着皇室贵族等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劳民伤财。
荔枝中含有大量水分、糖类物质,不易保存,剥开后要立即食用。pxhere图
荔枝“上火”真相
如今,生在现代的人们无需大费周章,便可吃上丰美滋味,不同品种口味的荔枝。然而荔枝再甜美却不能多食,民间更有着“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很多人吃多了出现口干舌燥、咽喉发炎、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
中国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解释,荔枝糖分高,吃太多就会摄入大量糖分,增加血糖负荷,接连加剧痤疮;同时,荔枝的高糖分会让口腔处于高渗状态,因此食多者会感觉口干舌燥。他强调,“上火”只是民间说法,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
挑选荔枝可靠手感,新鲜的荔枝轻捏应该紧硬且有弹性。Chengwei Hu 摄
实际上,荔枝只要适量摄入,它便成了养生好果。荔枝肉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维生素B、维生素C等成分,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可促进血液循环,令皮肤更加光滑;还有营养脑细胞、改善睡眠的作用,对于健忘、神疲等症起到效果。
中医则认为,荔枝肉性平味甘,有补益肝脾、生津止渴、行气消肿的功效。干品能补元气,为产妇及老弱补品。荔枝核也是一味药,其性味为甘、微苦,性温,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另外,就连荔枝的壳和肉都有相互制衡的功效。若吃多了荔枝肉,可用荔枝壳煮水喝,以解荔枝副作用。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1/ ISSUE SEP《如影随行 爱尔兰岛》翻开第104-107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