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潮剧 挥不去的乡情

Chaozhou opera

见名知义,潮剧就是“用潮州话演唱的地方戏曲”,始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后随潮州人传播到东南亚。2006年,它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字:苏雯珊     图片:黄松辉     整理:陈素彬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8 / ISSUE SEPTEMBER 文化行 《潮剧 挥不去的乡情》
潮剧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距今逾450年历史。剧目主要来自宋、元南戏传奇和杂剧,内容以家庭、伦理、爱情等生活题材为主。

逢年过节或迎“老爷”(指神明)酬神,潮汕乡间就会请来潮剧团演出 “神功戏” ,乡民都会到戏棚看戏凑热闹,因此潮剧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在过去娱乐匮乏的年代,潮汕人看潮剧是一种流行文化,大街小巷时不时就能看见各地戏班的演出,地点大多都是简陋的露天戏台,这些都是老潮汕的儿时回忆。随着愈来愈多潮汕人出外打拼,潮剧成为潮汕人挥之不去的乡情,是海外潮人对根的思念。

百花潮剧院正上演《双玉蝉》,观众反应热烈,座无虚席。

每天清晨或黄昏,从潮州的韩江之滨到汕头的榕江之畔,都不时可以听到高亢或低沉、雄浑或甜润的歌声,不论男女老少,高兴或纳闷也能来几句潮曲,特别是夜凉如水,伴着低沉的二胡声,特别扣人心弦。这就是潮汕人对潮剧的绵绵情愫。

2012年成立的广东省百花潮剧院,建院以来,先后排演近20部传统剧目和10多个经典折子戏,并致力创作新作。为了让观众年龄层更趋年轻化,使外省人也能看懂潮剧,剧团在传统潮剧基础上做了改革,他们利用幻灯剧目,音乐、服饰、灯光和布景来吸引观众,以消除语言障碍。剧团希望透过创新,吸引年轻人欣赏、入行,令潮剧好好发展及传承下去。

演员们围坐化妆桌前为自己上妆,动作利落,一丝不苟。

五味紛陳的潮州剧

翁松梅,从艺26年,中国国家二级潮剧演员。小时候她经常跟爷爷奶奶自备椅子和雨具到露天戏棚看戏,那时,她已被演员亮丽的扮相深深吸引,因而萌起要做潮剧演员的念头。就在她14岁那年,机会来了,汕头戏剧学院到乡村里招生,而她幸运地考上了。

翁松梅的潮剧扮相俏丽明艳。

“我上了两星期课便想放弃。老师要求十分严格,天天压腿、吊嗓子,每个动作要维持10数分钟,就连上厕所也蹲不下去。”翁松梅眼波飘向远方回忆道:“倒是爷爷看透我的心事,他说替我取‘松梅’这名字,是希望我能如松般坚强,像梅般耐寒。既已选择,便要坚持到底!”就这样,翁松梅往后人生的甜酸苦辣,便与潮剧紧紧相扣。

翁松梅开蒙学习的是凄楚悲怆的青衣(又称“正旦”,相当于女主角)行当,但老师看中她沉稳的神态,以及宏亮的声线,认为更适合演《穆桂英》佘太君一类的老旦角色,于是半个学期以来,翁松梅便天天拄着龙头拐杖,模仿老人家一圈圈地走步练功。没想到最后还是被自己又老又丑的妆容吓呆了!“那时候只有18岁,有谁不爱美呢?但老师说得对,演员的魅力不在于妆容美丑,怎样好好去塑造角色,挑战自我才是最重要吧。”翁松梅娓娓道来如烟般的往事。

潮剧是潮汕人挥之不去的情意结,是海外潮人对根的思念。

我好奇问道:“这些年来,哪次演出最让你印象深刻?”翁松梅未加细想便答话:“有一年我选了《目莲救母》参加戏剧演艺大赛,刘四真这角色糅合老旦和青衣两个行当,并包含舞水袖、甩发、跪步等高难度动作,唱做并重。为求演出顺利,前一夜作了预演,我拜托两位师兄一前一后为我拉紧假发,两人使劲地拉拉拉,直至我头皮发麻方才停手,好让我能安心演出甩发动作。”翁松梅心里明白,必须把握这20分钟使出浑身解数。但在演至最后数分钟时,她已头痛得听不到音乐,只管咬紧牙关,奋力地甩发在空中打8字。当完成最后一个后空翻动作、甩发着地之时,翁松梅晕倒了!她醒后,在舞台上疯狂地哭喊并呕吐起来。

翁松梅说学习潮剧训练过程艰辛,功架需年月累积而来。

翁松梅说落泪不因皮肉之痛,只因她深切体会到作为潮剧演员,一路走来不易,不过,只要听到台下如雷的掌声,便会觉得很有满足感,一切也是值得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翁松梅的努力,为她赢得广东省第七届及第八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而她幽默诙谐的彩旦形象,更为她赢得“潮州恶姿娘(女人)”的称誉。未来,翁松梅仍会不断探索,竭尽所能做好每个角色,让潮剧这门艺术薪火相传,继续发光发热。

潮剧 VS 粤剧
由于同为起源及流行于广东省,可能不少人会分不清潮剧和粤剧,就让我们看看下表,分辨它们不同的特征吧。
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等地,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普遍供拜戏神“太子爷”,也有部分供奉“田元帅”。 流行地区 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是糅合唱做念打的表演艺术,以粤语演唱。供拜戏神“华光大帝”。
潮剧至少有450年历史,属元朝、明朝南戏的一支。 历史
500多年历史。始于明朝中期,源自南戏。
潮剧行当为生、旦、净、丑。 行当
粤剧行当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荔镜记》、《苏六娘》;《杨令婆辩本》、《扫窗会》、《闹钗》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三块宝石”。 经典剧目 《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梁祝》等。
真声。 唱腔
过去为假声唱腔,后来才转唱平喉(真声)或真假嗓结合。
重视身份、官阶和等级区别,并反映在服装的式样、颜色和图案花纹上。但戏服无寒暑四季之分。 服饰
传统服装可分为:蟒(官礼服)、靠(战袍)、褶子(便服)、开氅(武将便服)、官衣(文武百官官服)、帔(王侯将相便服)、衣(其他角色穿的服饰)。
潮剧传统保留了“塑形化妆”(戴面具)演戏,它有涂面化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用于装扮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等形象。 化妆
最常见的化妆是“红白脸”,先把整张脸涂白,然后围绕眼睛及颧骨涂抹红色胭脂,并用鲜红色的口红,让台下观众能够清楚欣赏演员的表情。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8 / ISSUE SEP《首尔 岂止韩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