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宏茂桥”地名二三事

Ang Mo Kio

 

行走在宏茂桥3道(Ang Mo Kio Avenue 3),走着走着,忽然见到人行道旁的草丛里有两个巨大的“番茄”。它们并非纯属装饰,而是隐含了宏茂桥的地名来源。

李诗琴/文                          新加坡国家档案局、新加坡国家文物局等 /图

1924年的地图显示靠近今日罗弄泉的加冷河一段是当年第一座跨河桥梁的所在位置。新加坡国家档案局提供

“番茄说”

宏茂桥地名来源和番茄有关?Josephine Baran 摄

关于“宏茂桥”地名来源的说法其实众说纷纭,不过由于在福建话和潮州话中,“番茄”一词的发音与“宏茂桥”(Ang Mo Kio)相似,因此有人认为因当地曾种植番茄故而得名。

不过根据历史考究,虽然宏茂桥一带早期有一些农场,但当时的农夫主要种植的是绿叶蔬菜、甘蔗,后来则是木薯和番薯,无论是这片区域乃至整个新加坡,番茄种植并不普遍,因此宏茂桥地名来源于番茄似乎有些站不住脚。

“白人说”

另一种流行的说词是来自 “红毛(Ang Mo)”,此为福建话中的“红头发”之意,为当时先民根据外表用来代指白种人。在宏茂桥地名里,它专指19世纪海峡殖民地英国土木工程师约翰·特恩布尔·汤姆森 (John Turnbull Thomson),据说他在加冷河上建了座桥,当地人因此称为“红毛桥”。

然而这种说法也有待商榷,因该桥梁坐落在今日的竹脚妇幼医院附近,与位于实龙岗的“Amokiah村”有一段距离;且早在桥梁建造前,“Amokiah”一词已于1844年由汤姆森亲自记录。

“桥说”

1924年的地图显示靠近今日罗弄泉的加冷河一段是当年第一座跨河桥梁的所在位置。新加坡国家档案局提供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名称指的是靠近今日罗弄泉(Lorong Chuan)的一座混凝土桥。由于在福建话中,混泥土和桥的说法为“Ang Mo He”与“Kio”,两者结合,就形成了“Ang Mo Kio”,作为对这种混凝土桥的称呼。不过,与前面所述情况相同,由于“Amokiah”和“Ang Mo Kio”这两个名字的出现都早于桥梁的建造,因此此说法不太可能。

“先贤说”

位于汤申路一带的宏茂桥村的一个养猪场,摄于1962年。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提供

1938年的一篇新闻报导中提到:“60多个此前未命名的村庄中,一部份将以在新加坡做出贡献的著名华人名字命名……在汤申路一带的村庄被命名为宏茂桥村(Ang Mo Kio Village)。”

虽然当时这座村庄原址位于汤申路而非实龙岗路上段,但由此可以推测“Ang Mo Kio”极有可能是新加坡北部的一位华人先贤的名字。

读到这里,是否觉得宏茂桥的地名来源十分有趣。国家文物局月前也推出了新版《宏茂桥历史走道》手册,预知更多宏茂桥的趣历史,可点击此处了解和下载该手册。

左图为宏茂桥的龙形游乐场。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提供;右图为宏茂桥第542座组屋。Dave ho 摄

 

欲知更多宏茂桥详情,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3/ ISSUE DECEMBER《冬日协奏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