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由许多故事拼凑而成,借着国庆日一起来“回忆”新马的故事。
《隆情岁月》
这本书记录了作者在吉隆坡走过的岁月故事,通过文字描写带你从市中心走到武吉免登、新街场、旧巴生路等地,途中还会冒出十分“抵死”的粤语词句,在缅怀过去或是感叹辉煌不再的同时,又会让你忍不住捧腹大笑。年轻一辈的读者还可透过此书认识过去不曾接触过的吉隆坡,了解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历史,从书中“想当年”的旧照里,感受浓厚的历史气息。除了“讲古”,作者也当起了“食家”,在书中介绍许多美食,对食物的描写生动勾人食欲。带上此书到吉隆坡走一遭,去发掘属于你的“隆情”岁月!
——城邦阅读花园书店员
作者:李系德 | 出版社:有人
《木麻黄摇摇:邢诒旺诗集》
书中收录了作者对家乡芙蓉的诠释、描绘疫情新生活型态的诗篇,作者翻译的国内外诗篇等。尤其喜欢翻译诗集,虽然读的不是原文,但透过翻译,更能体会,并了解原文作者想说的话。
本书政治诗占了不少篇幅,生活中所看到的政治乱象,且切身相关,这些诗不仅让人读得有点气愤、有点郁闷,更多时候是无奈且感同身受。阅读途中,一直被这些文字牵动着内心起伏,像这段:
“特权不是拐杖,特权是药
拐杖只是外在辅助,药却是里外的统一
你可能知道,却药瘾难戒”
读着不仅会想,"其实掌权的人,甚至民众,都知道要做什么是对国家好的嘛。但就因为"利益"关系,却选择附和,故步自封。"
——大将书行店长
这本诗集包含家乡、政治与疾病三个主题,以及一组译诗。前三者虽与我切身相关,但我却知之甚少,于是从情感、思考及求知出发,写下这些含有忧患意识的认识过程与抒情痕迹。至于译诗,是自习的乐趣和产物,包括我对诗的感受、理解乃至对话(以及误读),从随兴偶遇到自觉探寻,逐渐积累,似乎也形成某种有待发展的内在结构,连同几篇译后笔记结成一辑,或许可视为个人审美过程所留下的具体形式及文学意见。
4个小辑,4个互相渗透的对象,4份亲近的尝试,却又备感距离。这种距离感,或许正如《诗经》所形容的"道阻且长"及"宛在水中央",又或许是作者心性和习惯使然,如此透过书写参与世界。
——邢诒旺 概述
作者:邢诒旺 | 出版社:南方大学学院、马华文学馆
《海峡边城》
以柔佛为背景,故事时长达17年的长篇小说,透过8个新山独中生的视角,道尽成长过程中的悲欢离合,以及现实催人蜕变的无奈。隔一道桥、一片海峡,即迥然不同的国度,新山与新加坡似近若离的微妙关系,在故事中也都一一展示出来了。
“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段漫长的,看海的日子。年少的他们,从海峡之边城新山出发,到了新加坡、澳洲或吉隆坡。有些人回不来了,有些人想回来。总得等到海风歇止,在书页般平静的海面,有些事会浮上来,有些则会永远沉入海底。”
——方肯
作者:方肯 | 出版社:有人
《我狮城,我街道》
备了一整年时间,献给独立57周年的新加坡。
三个世代、二十六位作家;全新创作,狮城精选从文学了解新加坡的生活、地方与街道,非这本文集莫属!
《我狮城,我街道》是一本关心街道与地方“故事”、“记忆”与“生活”的文集。《我狮城》收录了新加坡三个世代、廿六位作家,对于街道故事和地方书写的全新创作,各自以诗和散文书写对于“自己”的新加坡。通过作家的个人记忆与情感,穿梭于不同时代,在回顾与展望、理想与现实、徘徊与坚定之间,试图还原与构建属于自己的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
——海风书屋
编者:汪来昇 | 出版社:新文潮(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