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Food

卤味飘香

Lou Mei: A Special Chinese Braising

卤鸭肉、卤鸭翅、卤蛋、卤豆腐……每每经过潮式卤味档口,那一份份被卤水浸染过的食材,外层裹着低调的棕色,看起来其貌不扬,然而与此同时那馥郁中带着些许药材味的独特香气钻进鼻腔里,瞬间挑动起味蕾。但原来在卤味的发源地中国,可不仅仅有潮式卤味一个派系。

文字:李诗琴  图片:摄图网、CTPphoto、Flickr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3 / ISSUE MAY 饮食 《卤味飘香》

“卤味”,指的是将食材汆烫后放入特制卤汁里,以文火长时间卤煮熬制,让食材吸收卤包里多样的中药材、香料,乃至其它也一起被卤煮的食材味道,形成细腻、入味的口感与滋味。虽然潮州卤味在新马很常见,但其实川卤的历史更为悠久。据记载,先秦时期相邻的巴、蜀两国(均位于今中国四川)人就有用盐、花椒与其它原料一起煮熟后食用的饮食方式,一般认为这是川卤乃至卤水的雏形。秦灭巴蜀后,随着其它地区的人迁入巴蜀,加上水利工程与井盐的开发,巴蜀人制作菜肴的原料和调味料不仅变得丰富,卤的技法也进一步获得发展。

在新马常见的潮汕卤味。

成书于北魏末年,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齐民要术》中,〈卷八〉里有一种“绿肉法”,即“用猪、鸡、鸭肉,方寸准,熬之。与盐、豉汁煮之。葱、姜、橘、胡芹、小蒜,细切与之,下醋。切肉名曰‘绿肉’,猪、鸡、名曰‘酸’。”根据此文,“绿肉”是“切肉”的意思,而由于句中提到了盐、豉汁、葱、姜、小蒜等香料,因此有人认为这种“绿肉法”代表的是一种卤肉方式。

如今街边可见到售卖卤味的店铺或档口。

唐宋时期,文化风气兴盛,无论富人或文人们都好写诗、饮酒。与今人相同,饮酒时就得有些下酒菜,如此便促进了卤味的进一步发展,而卤菜也就逐渐渗透到百姓的饮食文化中。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梦粱录• 卷十六》中,记述了茶肆、酒肆、面食店、米铺、肉铺、鲞(剖开晾干的鱼)铺等的环境与菜单。各种各样的美食,看得人嘴馋,而在鲞铺中就有一道“望潮卤虾”,一般认为,这是“卤”字首次出现于菜名中。明代,随着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和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先后问世,王公贵族开始注重起食疗与养生,并将一些药材作为卤料,让美味与养生取得平衡。

古人写诗饮酒的下酒菜就是卤味。

卤味的速食今生
据不完全统计,卤味的香料至少有23 种,包括八角、桂皮、丁香、香叶、小茴香、辣椒、花椒、孜然、甘草、紫苏、薄荷、百里香、肉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萆果、香砂、砂仁、山奈、良姜、荜菝、白芷、陈皮……一般分成芳香类和苦草类两种,而由于地区不同,风味也各异。卤味的价值在于“时间慢煮”,经过卤料与食材的长时间熬煮、焖煮、卤煮,才成就出那醉人的香气与滋味。如今经过店铺、档口,不时可见各种卤味熟食,人们不必自己熬制卤水,也无须等候入味,就能品尝古人的点滴饮食精华。

尤其随着后来卤味零食企业的出现,人们对卤味的印象也从三餐出现在餐桌上的传统美食菜肴,变成一种午后或晚上解馋的休闲零食。鸭脖、鸡翅、卤蛋、卤豆干、凤爪等开始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人们撕开即食。

想知道更多?

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2023/ ISSUE MAY《江苏 百大美景》,翻开第106-109页便知分晓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