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Food

鸡蛋糕进化论

EGGCAKE

鸡蛋、面粉和糖,这三种在家庭厨房唾手可得的素材,是制作美味鸡蛋糕的重要角色。发明鸡蛋糕的人不会知道,当初的无心插柳,居然能源远流长,传扬至今。

文字:黄郁俞     图片:受访商家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8 / ISSUE OCTOBER 饮食文化 《鸡蛋糕进化论》

无论任何形式的鸡蛋糕都无损它在你我心中的美好记忆。

鸡蛋糕的由来,其实与当时经济及物资不足的问题有关。据说,以前平民吃不起米饭,唯有用面粉制作面条、馒头等当成三餐,妇人们为了提供更多不同的餐点而突发奇想,在面粉中加入水、鸡蛋和少许的盐巴用手搅拌均匀,放到炭炉上煎煮,给干苦力活的家人作为点心。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早期因战争影响,物资匮乏,某杂货店老板看见不小心打破的鸡蛋觉得浪费,就将它们和面粉、油等配料搅成糊状,再经烘烤变成零食。此后,鸡蛋糕就演变成路边摊的热门小吃。有商家甚至开创了鸡蛋糕模具,在铁盘中设有一格一格的凹洞,往里填满鸡蛋面糊,再放到炭炉上,另外多拿一盘热碳于顶部平衡温度,以这样的方式烤出鸡蛋糕。

新式鸡蛋糕,大多现场制作,内陷多变,尤其是芝士口味令人为之疯狂。

记忆中的味道

至于“鸡蛋糕”的名堂,则众说纷纭。在中国,鸡蛋糕也被称为“槽子糕”,有句北方俗话这么说:“没有你这个臭鸡子儿,就不做槽子糕了?”在香港,类似的小吃名叫“鸡蛋仔”,是当地独有的街头美食。在台湾,淡水的鸡蛋糕最有名;来到新马,就不能不提结合华族、马来族和娘惹的传统鸡蛋糕“Kuih Bahulu”了。

到法国旅行,吃过玛德蕾妮小蛋糕(Madeleines)的人,应该会觉得和新马的Kuih Bahulu很相似,只不过一个是西洋版,另一个是南洋版;一个配红茶,另一个配Kopi-O。Kuih Bahulu形状长得有点像山竹的果肉,后来为了讨吉利也做成金鱼的造型。很多人对Kuih Bahulu的记忆是在农历新年回家时,爷爷或奶奶正在烘制着鸡蛋糕,未踏入屋内就能闻到阵阵香味,有鸡蛋糕的新年才是完整无缺。

不同种类的鸡蛋糕

鸡蛋仔

香港街头文化,同样以鸡蛋、糖、面粉制成,再以蜂巢模型烘熟,金黄色的鸡蛋仔外形可爱。

玛德蕾妮小蛋糕

外形有贝壳的纹路,虽然和Kuih Bahulu像双胞胎,但是水份较少,吃起来不那么扎实。

Kuih Bahulu

最朴实的南洋风味,绵密的口感,入口即化,蛋香是Kuih Bahulu是否畅销的关键。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8 / ISSUE OCT《内蒙古 呼伦贝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