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砂拉越 比达友丰年祭(一)

Adat Gawea Sowa’ Bi-Jagoi Sarawak Part 01

在古晋石隆门的查桂山下有一座名为甘榜杜甬的比达友村子。每年5月30日至6月2日期间,这座依然崇信自然泛灵的村子将举行一场盛大的丰年祭,以答谢稻灵庇佑,年谷丰收。他们以稻谷贯穿所有生命祭仪,演化成独特的比达友稻谷文化。

文字 & 图片:田欣颖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马来西亚 《砂拉越 比达友丰年祭》
婆罗洲岛上的砂拉越比达友(Bidayuh)原住民流传着这么一则稻谷神话。对比达友而言,稻谷是上天赋予的恩赐,并具有神圣而不可言喻的地位。它象征健康、财富和智慧。比达友认为稻谷不仅是粮食作物,每一颗稻谷都有灵。稻灵即为稻谷的生命之泉源,且与稻谷的种植、成长、枯萎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比达友从开垦、播种到收割都有其祭祀仪式,他们以稻谷贯穿所有生命祭仪,演化成独特的比达友稻谷文化。

比达友男女祭司与灵共食,分享收成之喜悦,并祈求来年稻谷丰收。

比达友传统祭祀仪式

5月旬的婆罗洲岛已进入旱季,炎热而湿闷。正当我驱车前往离古晋市约50公里的甘榜杜甬(Kampung Duyoh)时,途中异常地下起滂沱大雨。这看似不会在短时间内停止的雨势,却又在我抵达目的地之际,神奇似地停了。

甘榜杜甬坐落于查桂山(Bung Jagoi)山脚下,是一座比达友村子,洋灰和木制民舍林立,与一般的南洋甘榜无异。村子里的正中心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木屋,却是比达友敬畏的祭祀屋(Rumah Borih)。祭司屋左右两侧是男女祭司准备祭品、休息、吟诵祭祀的空间,而女祭司这一侧有挂在木梁上的长长秋千。祭司屋外是一座开放式的木棚平台(Tonju),设有一个大祭台和一棵安插在旁的树梢小祭台,以及一间挂上铜锣和手鼓的小屋。

祭司屋外设立一座大祭台(Bawal)。男女祭司绕着大祭台进行吟诵和供奉。摄影:Petlus Ak Mary

平静的村子鸣起了铜锣鼓声,吸引村民涌入这空间不大的木棚平台,以见证这神圣而庄严的祭祀。换上白袍红领祭服的男主祭(Pinguguoh)和副手(Penyigar)先是在祭祀屋内吟诵祭文、鸡祭。然后,将第一份祭品挂在树杆小祭台上。

男主祭供献第一份祭品,意味着丰年祭正式开始。

紧接着是,换上黑衣红裙,佩戴系有铜铃的彩珠,并穿戴红白黑彩帽的女祭司(Dayung Borih)一字排开地坐在秋千,荡啊荡,低吟浅唱。她们吟诵一套长达8至16篇章的颂词——关于比达友族人始源、祖先灵和稻灵的经典。这一荡呤诵就是两个小时,且不可被打断,不然得重新吟诵。这个庄严的祭祀仪式亦是女祭司通往天上(Rongit;神圣的异界)召唤稻灵(I’eng Podi)和祖先灵(I’eng Sumuk Babai)的“旅程”。

女祭司荡秋千、吟诵经典,是比达友丰年祭重要祭祀仪式之一。

这古老而原始的丰年祭目前只能在东马砂拉越石隆门查桂山(Bung Jagoi)和布拉达山(Bung Bratak)山脚下,几座依然崇信自然泛灵的比达友村见证到。丰年祭大多落在每年5月中旬至7月初(收割之后,耕作之前),以答谢稻神的庇佑,稻谷丰收。

Ojung’是稻灵与祖先灵“航行”至另一个世界的媒介。
每一位祭司都有一个祭篮,这是他们装法器和神灵的重要器皿。
祭司身份非常崇高,因为他们是人类与神灵的信息传递者。

河流祭祀

比达友崇敬祖先,因而有了祖灵祭。次日下午,丰年祭从祭祀屋延伸至村子的河溪旁,以召唤祖先灵回归。据比达友的说法,过去族人让逝世的先人随河溪漂流。比达友相信,先人会随着流水到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与人间是共存的,河溪则是两个世界的连接媒介。

比达友男女祭司在河边主祭台进行召唤稻灵和祖先灵仪式。

杜甬河溪畔共设有两座祭台,小主祭台搭建在河面竹棚上,上层为供奉祭品之处,下层为放置白色圣布和系有铃铛的彩珠。而另一座小祭台则是在林间,由女祭司先吟诵、供奉,召唤神灵。随后,男女祭司一起围绕着小主祭台,吟诵经文。女主祭不停地摇晃黄铜铃铛,召唤神灵;男祭祀则不时诵念祭文,撒米酒和栗粒。浸在河溪水的白色圣布和彩珠则是盛器,盛装祖先灵和自然神灵。

系有铃铛的彩珠是主要召唤神灵的法器之一。

召唤仪式结束后,女主祭会将白布捆绑,随同彩珠、铜铃法器等放置在封盖的祭篮,并带回祭司屋,进行一轮的大祭台祭祀仪式。之后,男女祭司们方可歇息,为隔日祭祀仪式做充分的休息。

男主祭今年已85岁,年迈的他仍身负重任,主持每一场丰年祭。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