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People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Be Nice, Be Kind

“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的一句话,道出了人性的根本,而助人做好事,是向善的一种精神。虽说助人听起来很容易,但其实,这门功课不简单,需要学习、付出以及思考。为何要助人?要用什么方式助人?常年热爱助人的马铃薯叔叔关志庭有所感悟。

文字:邓颖蕙     图片:Kentang Media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APRIL 人物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套在关志庭的身上是最适合不过了。20多岁时的他刚出社会,当时身上钱不多,但他总会身体力行帮助别人,随后有了经济能力,他便持续为弱势群体提供金钱与物资援助。如今,57岁的关志庭依然风雨兼程地进行助人事业。他透过人民社警发起了10仙公益巴刹、10仙救护车、10仙伤口护理、10仙图书馆等,改善贫困人家的生活质量,助他们解决温饱、看病以及教育问题。

伸出援手,互相帮助与扶持,世界更美好。摄影:Anemone

在这些项目中,人民社警象征性地收取10仙,以提醒曾受帮助的人: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忘记帮助其他人。而这也是关志庭能坚持助人这么多年的动力。关志庭自小在贫穷家庭长大,感受过家里没钱开饭的滋味。当时有好心人雪中送炭,为他的家庭带来温暖,令年纪尚幼的他感激不已。成大后必须回馈社会的价值观,深深地烙印在他脑海中。他比喻每个人都像是住在一座孤岛,大家需要互相扶持鼓励,才能生存下去。而他的理想世界,则是大家都能珍惜疼爱彼此,成为一个大家庭。

关志庭重新粉刷外墙,让贫户的家焕然一新。

助人还需底线?

对关志庭而言,助人就是要全力以赴,不需要为自己设底线。假使他身上只剩下20仙,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行善,不为自己留下任何东西。他认为,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错过了助人的关键时机,就再也回不去了。“能帮一个是一个。”他说。

然而,尽管关志庭已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助人的过程中依然会遇上挫败。“多辆救护车每日都在使用及救人,当我看见有人因来不及救治而在途中死亡,不免会沮丧。”因此他会多听激励讲坛或是轻快音乐,助自己走出阴霾,重新找回心中的太阳,才能继续散布阳光至别人心里。

为食物援助计划添购食品。

助人是一种善行,值得受到尊重。可惜如今的社会人心不古, 一些人会以弱者的姿态博取同情,利用人性的善良获取钱财利益。上述恶行导致不少人渐渐不再轻易伸出援手,选择袖手旁观。他们并非冷血,只怕“好心做坏事”。
对于这种情况,关志庭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对错之分。在他而言,他会在经过查证确定有关人士是否真的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后,奉行“宁可帮过也不要错过”的原则。

善待别人,使他人会快乐,自己会更快乐。

实际上,“贫穷诈骗”并没有想像的多。在人民社警接获的100 宗求助案例中,只有2宗是消耗别人善良的悲情演出,可见马来西亚民心依然淳朴,而这片土地自然也孕育出热心的人儿。关志庭表示,本地人的善良具有自发性,大家都会透过社交媒体不分种族地助人。每每看到此情景,他都非常感动。

不求回报的快乐

关志庭也提醒大众,不要为了回报,或是抱持任何目的去助人,选择善良,自己内心会安定,也更有底气。助人所获得的快乐,与吃喝玩乐的表面快乐截然不同。“尽管只是说声谢谢,但他们真诚的眼神或表达,绝对是触碰心灵,那种快乐和满足会久久无法散去。”

实际上,无论在虚拟或现实世界中,行善都可以很简单。关志庭觉得做好事不一定需要捐款,有时只要多笑一点,多说些好话,向别人释放出善意,世界就会更美好了。

在10仙公益巴刹上,捐赠食物给予受助者。


人物 | 关志庭

为马来西亚非营利组织人民社警(Community Policing)总会会长。人民社警于2007年在他的带领下正式成立,以协助警方防范罪案。他也与其志愿团长期为贫困家庭送暖。由于常送马铃薯予受益者,因此也被人称作“马铃薯叔叔”(Uncle Kentang)。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1 / ISSUE APR看赏江西》。欲订阅此期刊,请点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