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中国第一奇书——山海经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有一本奇书——《山海经》,是令人痴迷的存在。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包罗万象的神奇事物、奇山异水、光怪陆离的古神话传说和寓言等等,都一一记录在册。有人认定此书所记之事荒诞不经,不可轻信,但也有人认为,古人在书中留下的千古谜团,很可能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之根!

文字:邓颖蕙     图片:摄图网、CTPphoto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1 / ISSUE JUN 文化 《中国第一奇书——山海经》

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相信不少人从小就听过,而这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皆出自中国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山海经》。《山海经》可说是中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不过3万字,却记载了近5,000种光怪陆离的鸟兽虫鱼、神仙精怪、奇花异草、金石矿物、山川河海、宇宙星辰以及异国奇闻。

图左是《山海经•南山经》里所记载的丹穴山凤凰。图右是《山海经•海外西经》里记载的长股国国民,他们的双腿奇长无比,可达三丈,常入海捕鱼。后世杂技表演采高跷即模仿长股人。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学者认为白颊长臂猿是最可能为“狌狌”的动物。摄影:陈育陞

奇书三部曲

《山海经》共计18卷,可以分为山经、海经、荒经3个部分。《山经》按照南、西、北、东、中的顺序,以“山系”为单位,详细介绍每个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分布情况。以《山经》开篇的招摇山为例:此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狌狌、祝余是山中特色”。

狌狌是神奇的野兽,形似猿猴,传说它通晓过去事,但无法预知未来,另外,吃了它的肉有健步作用。祝余则是山上生长的一种草,叶子形状像韭菜,花呈青色,据说只要吃一点根,就能管饱好几天。有专家推测:祝余是如今的麦冬。

《山经》的行文格式非常统一,整个部分所有山头的介绍,基本上都是按照“多什么,有什么,长什么样,叫什么,吃了有什么功用”的顺序。

《山海经》中记载的麒麟寿命能达2,000年以上,因此在中国传统民俗礼仪中,它被制成各种饰物或画于建筑物上,以象征祥瑞。摄影:麦翔云

名卷中的奇幻世界

若说《山经》行文规规矩矩,那么《海经》就非常放飞自我了。《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和大黄经,主要记录海内外各种神奇见闻。《海外经》以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异兽和创世神话为主,如有全身长毛的羽民国人、口中喷火的厌火国人、长生不老的不死国人、秀恩爱的比翼鸟、可以骑的龙鱼等等;《海内经》则记录了海内的神奇事物,如夏朝“包公”的故事、四大凶兽之一穷奇、日行千里的驺吾和凤凰、鸾鸟的生活环境等;而《荒经》主要是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山海经》描绘了不同的山川地貌。 图片来源:摄图网

身份不明的谜样作者

《山海经》里所记载的许多奇闻逸事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遐想空间。到底是哪位高人撰写了如此玄奇之作?书上记载又是否真实发生?

前人认为,《山海经》的作者是夏朝开国君王禹和其得力助手伯益;但书中却记载了两人去世之后的史实。再加上全书3个部分(山经、海经与荒经)的内容文化程度和世界观解读不一,框架亦不同,因此后来民间认为作者另有其人,惟作者的身份目前仍无从确证,有待考究。

除了作者不详,《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也是个谜团。历朝历代学者都曾尝试探究它的成书年代,至西汉末年刘向、刘歆校注《山海经》时,首次将它的成书归于唐虞之际;中国现代文史大师茅盾则觉得《山海经》应该成书于东周时代。如今已知的学者观点不下百个,但皓首穷经终无所得。

重觅人类丢失的世界

对于《山海经》内容描述的真实性,至今无一定论,但其中大量的玄奇内容,也绝非完全荒诞,可能是古人通过口头相传、神话传说,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记录下来。《山海经》成了真实和想象共存之书,也可说是一部有很大想象空间的知识宝库,无论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均有非凡的研究价值。它更是世界上最早有关矿物的文献——《山海经》中所载有矿藏的山(金、银、玉、铜、铁、锡等)共有464座,其中有266座山更蕴藏不只一种矿物。

《山海经》不仅是一部志怪古籍,更是矿藏资源分布的考古指南。图为河北唐山迁安铁矿。摄影:邵华

这也带来了另一个疑问:《山海经》为什么能在看似神话的描绘中,准确记录山川、地理以及地貌等呢?目前世人还未解开这道谜题,但相信这其中肯定蕴含了前人自身的道理和认识。说不定,从深挖这本涉及之广泛,文化沉积之深厚的奇书,后人有朝一日能寻获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之根呢!

《山海经》记载的物产中,有非常多的玉石种类,如瑾、瑜、瑶玉、碧玉等。图片来源:摄图网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1 / ISSUE JUNE《台湾访客行》。欲订阅此期刊,请点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