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唐代沉船 一段尘封千年的贸易往事

Tang Shipwreck: A Story of Asia’s Maritime Past

中国唐朝年间,一艘中东商船前往扬州进行贸易后返航,却不幸在新加坡东南方约600公里处的爪哇海域沉没。1998年,几个渔民在印尼勿里洞岛附近捕捞海参时,意外发现海底有个隆起的土堆,藏着许多被珊瑚覆盖的瓷碗。经打捞后,发掘出数以万计的文物,一段尘封千年的贸易往事重现世人眼前……

文字:蔡志鹏      图片:蔡志鹏 &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9 / ISSUE APRIL 文化行 《唐代沉船 一段尘封千年的贸易往事》
研究者结合沉船中发现的铜钱、有机物及瓷碗上刻的年份推断,这艘船很可能在公元9世纪30至40年代期间起航。商船使用了波斯湾地区的造船技术,在几块木板上凿洞并以椰壳纤维制成的绳子扎结起来,然后以含石灰的涂料密封。船上的货物多为中国工匠制品,但许多陶瓷与金银器都有典型中东菱形纹饰,可见这些货物应为中东订制。

勿里洞沉船挖掘出的众多文物,皆于亚洲文明博物馆展出。图片来源:亚洲文明博物馆

在沉船的所有货物中,数量庞大的长沙窑瓷碗最引人注目。一百多件瓷碗以螺旋形的方式装入一个内垫稻杆的大瓮里,不仅有效地保护瓷碗,还能巧妙地节省空间,使得这艘长达18米的商船能够装载多达6万件货物。这些瓷碗的发现也说明了唐代中国已能批量生产及运输外销瓷,且这些货品在海外颇受欢迎。

长沙窑瓷碗以螺旋状的方式储存于大瓮中,非常节省空间。

商船在漫长的航行过程中,需在东南亚各港口进行贸易、维修补给和招募船员,航海技术卓越的马来水手应在船员之列。从发掘出的砚台和茶碾可以推测,当时船上也有中国商人或船员。此外,打捞出的小骨骰子可能是船员的消遣用具,4个橡子形棋子或许和源自印度的棋盘游戏有关。而用以压舱的铅锭、储存淡水的大瓮及准备食物用的杵及擀杖等,都丰富了人们对当时船上生活的想象。

许多大瓮表面仍覆盖着厚厚的珊瑚层。

这艘唐代沉船的发现,印证了一千年前中国、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繁荣的海上贸易。以上区域的互通有无,同时也丰富了彼此的艺术创造,留下了纹饰多样,造型精美的瓷器、铜镜、执壶、金银器等文物宝库。

复原后的商船模型。整艘船未使用木榫或铁钉建造。

1. 长沙窑瓷碗

众所周知,唐代瓷器“南青北白”,浙江的越窑青瓷与河北邢窑白瓷各擅胜场。当时远在内陆湖南的长沙窑,以烧制碗、罐和壶等日用瓷器为主。当地陶工在绿色与褐色釉面之上添加自由率意的笔墨及老妪皆解的诗文,使其大受欢迎,透过水运大量运往扬州,远销海外。馆藏的5万多件瓷碗饰以花草纹、山峰纹,云气纹、飞鸟纹或几何图案,简单又好看。其中一个碗上写有诗句“孤鹰南天远,寒风切切惊,妾思江外客,早晚到边停”,寥寥20字,却能让观者穿越千年,感受到那份思妇怀人的真挚情感。

2. 江心镜

古代的铜镜一面光滑,另一面铸有饰纹。这一面铜镜中央的龙凤虎龟四神分列四方,外设八卦。虽然因长期处于水下而锈损,铜镜外围的“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唐乾元元年戊戍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24字却清晰可见,整体外形类似隋末唐初小说《古镜记》中对古镜的描述。唐代铜镜百花齐放,除了将汉代流行的瑞兽纹与西域传来的葡萄纹巧妙结合,还包括菱花形花鸟镜、象征佛祖庄严形象的宝相花镜及“真子飞霜”这类常见的神仙人物故事镜等风格,体现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浓厚的宗教色彩。

3. 狮子执壶 / 带把瓶

展出中有两件造型奇特的器皿吸引参观者眼球。白釉绿彩狮子执壶推测为河南巩县窑所作,小狮偷窥壶内的画面让人会心一笑;具阿拔斯王朝设计风格的白釉绿彩带把瓶高达104厘米,如此高度不太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般认为是丧葬用品。

4. 唐青花瓷盘

元代青花瓷闻名遐迩,而年代较早的唐青花是高温烧制钴蓝釉彩的先声。沉船上发现的4件唐青花瓷盘推测由河南巩县窑制作,以白瓷为底,饰以釉下钴蓝彩。四角各绘花叶的菱形图案深受中东地区青睐,且钴蓝釉彩很可能源自伊朗,这些青花瓷盘当为中东订制的商品。

5. 金银器

中晚唐时期,扬州崛起成为金银器重镇,不但大量制造金银器供宫廷使用,也将制品销往外国。沉船中发现的银盒多呈曲瓣形,线条优美流畅,盒盖上錾刻成双成对的雁及鸳鸯等图案,寓意对幸福婚姻的美好祈愿。由此推断,银盒应为盛装脂粉的嫁妆。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9/ ISSUE APR《广西 户外游踪》。欲订阅此期刊,请点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