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

入木三分 汉字与刻字艺术

Chinese Characters and Lettering Art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在印刷字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刻字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稳占一席。汉字在刻字艺术的弘扬下,持续绽放出丰富的审美价值。

文字:蔡志鹏     图片:蔡志鹏、谢光辉、黄郁俞等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8 / ISSUE OCTOBER 文化行 《入木三分 汉字与刻字艺术》
在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中,汉字曾在不同的载体留下足迹。商朝晚期,王室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占卜记录,这些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西周时期用以记载当时社会及贵族生活的铭文,多见于青铜器,因而称为“金文”或“钟鼎文”;石鼓文刻有秦国大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因刻在鼓形石上而得名。

雄伟壮观的泰山摩崖石刻,是中国刻字艺术的一座宝库。摄影:谢光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喜刻石树碑夸耀功绩,碑刻及摩崖刻石等石刻文字开始兴盛。碑刻指的是在竖起的石块上雕刻纪念事业与功勋的文字,东汉《曹全碑》及唐代《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名碑目前收藏在西安碑林;摩崖石刻则是利用天然石壁刻文记事,如今游览泰山及华山等名胜古迹,还能见到这一气势恢宏的艺术瑰宝。这些石刻文字不仅记录重大历史事件,也保留了古人的珍贵墨迹,是后人学习书法的重要参考资料。

泰山日观峰南侧的巨石上,刻有“瞻鲁台”三个楷书体大字。摄影:谢光辉

篆刻是汉字的另一重要雕刻形式,古代文人在玉石或金属上雕刻篆书等古文字作为印章,源远流长。到了现代,招牌与牌匾等木刻字依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走在街上,还能看见许多商铺挂上金字招牌。此外,一些书法家也会木刻得意作品作为纪念。

近年来,许多年轻人也开始对木刻字感兴趣,不少工作坊应运而生。而篆刻艺术,仍通过印章上瘦劲挺拔的古老篆书,传递汉字之美。刻字作为一种艺术创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朽木生辉 一位木刻家的艺术追求

画家林子平先生的书法作品。摄影:黄郁俞

夏日炎炎,中午刚来到知竹轩门口,就看见谢翰林先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刻字。凑近一看,他刻的是一个大大的“兴”字,这是新加坡知名画家林子平先生亲笔题的草书。在还未完成的作品上,有许多用铅笔做的记号,那是他对林先生笔意笔法的细微观察。他善于突出原作下笔的先后顺序与力度强弱,展现原作的书法精髓。

谢先生年轻时从柔佛州昔加末到马六甲学做木雕。一开始学的是雕刻龙凤及柳树等吉祥图案,三国人物和二十四孝故事也是当时常见的题材。“除了这些传统图案,我们也会将当时还很常见的牛车刻在木衣箱上。”有趣的是,当时仍驻扎在马来亚的英军,也对中国木雕很感兴趣,有时也会请他制作这些传统木雕图案。

后来,他发现新加坡有许多木刻字的商业招牌,便开始将重心转移到刻字。正如学习木雕必须懂得素描和白描,要把字刻好也必需具备书法功底。他后来向书法家杨昌泰学习书法与篆刻,出于对书法的热爱,两人共同创办知竹轩,并携手举办“朽木生辉”及“草木聚”等木刻书法展。谢先生也很敬仰书法名家崔大地,他曾花了6年时间雕刻对方的40多件书法作品,尽力呈现原作的精神面貌,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崔先生的书法艺术。

凿刻指的是一手持刀,一手持槌,透过敲击刀柄,使凿刀楔入木板进行雕刻。

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谢先生为新加坡总统专用椅进行雕刻。摄影:杨昌泰

除了杨昌泰,另一位对谢先生影响至深的是日本刻字家網代澄亭。他在一次国际木刻展览上认识網代先生,对方当时就很热情地邀请他到日本学艺。正巧不久后他到日本参展,網代先生花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教他刻字,分文不取。“網代先生告诉我,许多木刻师傅年轻时一味求快,雕刻只为谋生。学习刻字,应该要有艺术追求,在每一次创作中精雕细刻,这样做出来的作品才会有价值。”

網代先生的一番金玉良言感染了谢先生。回国后,他根据老师的建议改进许多技巧,并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如今,谢先生已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木刻艺术家。除了应邀到英国、芬兰、中国、韩国等地举办展览,他还曾受马来西亚苏丹的委托创作皇家艺术,新加坡总统专用椅上的新加坡国徽也是他的作品。

成绩斐然的同时,他也慷慨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每个星期三和星期日都会到佛堂免费教授木刻。为了推广木刻及为慈善机构筹款,他还和学生一同举办《心经》木刻义展。谢先生不仅是一名刀笔兼用的艺术家,也是一位不吝于提携后进的长者。或许正因如此宽大的胸怀,他的木刻总是充满动人的生命力。

充满生命力的木刻字作品。摄影:黄郁俞

知竹轩
地址:164 Telok Kurau Road Singapore 423817
联络:+65 9015 1866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8 / ISSUE OCT《内蒙古 呼伦贝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