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历朝历代都以在正月十五游街赏灯为一大盛事,但节期与节俗活动则各不相同。汉代为1天,唐代3天,宋代3至5天,明代长达10天。清代以满洲入主中原,皇家不再举办灯会,节期也缩短为4至5天,但民间的各类庆典活动依旧热火朝天。
文字:柯比 图片:CTPphoto、Wikimedia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FEB 文化行 《元宵节 万家灯火暖人心》

有唐一代,以道教为尊,元宵故称“上元节”。在此期间,官方特许解除宵禁,允许百姓出门载歌载舞,彻夜狂欢。据《旧唐书•中宗本纪》载: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公元710 年)元宵偕皇后微服出行观灯,并借踏月赏灯之机,巡幸大臣萧至忠、韦安石及长宁公主府邸。可见当时长安上元灯会的盛景对于习惯了大场面的唐皇而言,仍是充满着诱惑。
到了宋代,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张灯挂彩外还增添了放焰火、舞队、杂耍等新兴表演节目。

元宵的爱情元素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次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这阕《青玉案•元夕》 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元宵夜绚丽缤纷的美好景象。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样一处寻觅意中人的情节,在今人读来,却似有一种古代情人节的意味。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佳节有灯有景有明月,确为青年男女提供了难得的相识机会与氛围。因宵禁政策与封建礼教束缚,当时的年轻女性多久居深闺,鲜少出门,唯有在元宵弛禁期间,方能在绚烂灯光与皎洁圆月照耀下结伴出游。这一天,自然也成就了不少青年男女的良缘佳话,喜庆之余,更为这个节日平添了一份浪漫色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明代有着中国有史以来最长的元宵节期,家家户户张灯十夜,歌舞升平,喧闹达旦。《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是明代佚名画家所绘宫廷画,为后人研究当时皇家元宵活动的场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点此订阅 2021/ ISSUE FEBRUARY《香港 深水埗小休日》,翻开第100-103页就可收藏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