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大中华 Greater China

认识庐山真面目

The true colours of Mount Lu Part 1

中国的名山,或壮丽、或险峻,出现在诗词歌赋中的更是不计其数;却唯独庐山,竟让人看出哲理来了。庐山地形变化大,很难窥见全貌,云雾更是飘忽无定,难以捉摸,因而让苏轼留下了千古传颂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道而来,想见识横看纵观、景色各异的“庐山真面目”,还得有点缘份和运气。

李忠东、黄焱红等/图  黄焱红/文  叶永仁/设计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9 / ISSUE JAN  目的地 《认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以瀑布和云海闻名,如瀑的飞云则更难得一见。徐金龙 摄

“一山分江湖”的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傍长江,东临鄱阳湖,由香炉峰、大汉阳峰、五老峰等多座高峰并列而成。她以扑朔迷离的云海、陡峭险要的绝壁和飞流湍泻的瀑布为“三绝”,尤以瀑布闻名于世。这个有着宗教理趣和千年书院风姿的“出世”之山,同时也“入世”地成为近代中国的政治舞台。庐山凭着她绝美的风光和古今文化融合凝聚的魅力,早在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历史名人结缘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殷锡翔 摄

一座大山一旦和名人纠缠,有了许多文化关注,就让人忍不住总想钻进历史烟云中,揣摩一番。庐山,当然不止苏轼来过。 首先从传说说起,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就因“工作考察”而登上庐山最高的汉阳峰,观察长江洪汛,疏导九江灾情。现在,峰上还有他坐过的“禹王崖”。周朝有匡氏七兄弟在此结庐为舍修道,后成仙而去,其居之庐幻化成山,名“匡庐”。直到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来凭吊大禹,就把庐山写进《史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庐山首次有了文字记载。

后来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苏轼、陆游等诗人留下的诗碑遍布庐山上下,庐山成了诗的擂台。我想,早期文人一定是冲着庐山的景色和气候来的;少有人知而宜人隐遁,这正是脱俗避世的好去处。哪知道,人多了,特别是他们又擅长舞文弄墨,时间一久,庐山大名不胫而走,渐渐的,有1,500多位历史名人来过庐山,留下的诗词多达4,000余首。于是,文人走过的路、描述过的景象,就成了庐山风景中的风景。

三叠泉 诗仙眼中的银河? 

三叠泉瀑布有了三次喘息,更加奔腾咆哮,直扑龙潭。何立新 摄

庐山景点众多且分散,当中必访的是东南方的三叠泉,从五老峰下跋涉过千级的台阶,才能站在瀑布下,感受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瀑布真实落差155米,仅有“三千尺”的六分之一,涧水随断崖被分割成三叠,最后一叠最真切,狠狠砸下,摔成无数细碎的水珠,弥漫在水潭上。

李白一生三上庐山,留下14首诗。那年头,信息来得艰难,没有短讯、电邮、视频,可他还是毅然去寻找司马迁笔下的庐山。所幸,古人诚信,伪劣事情少,只要听说好,但去无妨。李白果然没有失望,一到庐山便诗情万丈。据说他没来过三叠泉,诗中所说的瀑布其实是山下星子县看到的“香炉峰”前的秀峰瀑布,路途艰辛挡住了诗人的脚步,不过《望庐山瀑布》还是给庐山增色不少。李白晚年遇上“安史之乱”,正好给了他一个携夫人宗氏一起来庐山避难的理由,他更在五老峰旁搭一间书堂,过了一段隐居生活。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