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怀旧后港(四)

The Vintage Hougang part 4

继续骑行便来到后港“六条石”。对老一辈的居民而言,“六条石”指的是富罗华路(Flower Road)到惹兰巴窑内(Jalan Payoh Lai)“七条石”这一带。从前的“六条石”是居民休闲娱乐和获取社会福利的地方:早年,人们喜欢聚集在淡滨尼和实龙岗路上段交界处的交通圈听讲古人说故事;乡村地区最早的社会中心之一林亚炳诊所也位于此。虽然六条石的面貌在市区重建后发生巨大变化,昔日风光仍有迹可循。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Flickr等/图           邓颖蕙/文           陈安琪/设计          吴承宪/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2 / ISSUE MAY新加坡《怀旧后港》

德财台的一排店屋,如今也可找到许多美食。Roots.sg官网图

六条石也曾有着风光一时的后港巴刹(又称“西门路巴刹”),建于1984年。早年港脚渔民每天捕到的渔获,会在半小时内送到此处,因此非常新鲜,也受民众青睐。此外,巴刹也以售卖家禽著称。1999年,后港巴刹拆迁了,但有关当局在原址,也就是现在高文地铁站对面的西门路附近,建起一对摊贩捉着活鸡的铜像,以纪念此巴刹。当年,巴刹附近也有一排商店林立的单层排屋,汇集了杂货店、餐馆和汽车维修厂。如今,这排店屋可说是当年六条石巴刹一带仅存的建筑了。

老时光中的美味

亚城潮州粥的小菜选择多样,令人目不暇给。亚城潮州粥Instagram图

尽管止不住岁月的流逝,但无论身处何处,古早味美食就是那把锁着记忆的锁头。若要一尝后港怀旧滋味,有两家传承已久的店铺绝不能错过。潮州人对“粥”有种情意结,有别于口感绵密的广东粥,潮州粥的米粒粒分明,配上各式潮州小菜,清淡又爽口。后港多处可见售卖潮州粥的店家,其中亚城潮州粥更是自1960年代起售卖粥品,至今屹立不倒。老板李发自15岁便在巴耶利峇路上段和实龙岗路上段交界处的潮州粥店工作,直到1964年他才在林大头巴刹,以自己的小名“亚城”开设自己的潮州粥摊。老板分享道,他所售卖的传统潮州小菜并不复杂,只有肉丸、杂菜、卤鸭和卤猪肉。

尽管李发的菜式简单,但他那传统的潮州老味道,却是老街坊最眷恋的温暖滋味,甚至成为一代人的成长记忆。因此尽管多年来经历过几次搬迁,不论他在哪儿落脚,食客们都一直追随、捧场。10多年前,亚城潮州粥搬到现在德财台的宽敞店面,并由女儿接手生意。店家每天准备超过50道菜肴,招牌菜包括用陈年卤汁制作的潮州卤鸭、香脆爽口的炸江鱼仔、纯手工自制鱼饼等。

糕点匠心的传承

后港90年老字号的著名传统饼家。新加坡国家文物局提供

另一家后港老字号则是以售卖福建和潮州传统糕点闻名的梁建源饼家,至今祖传3代,已有90年历史。此饼家除了售卖各式面包和传统福建糕点,如粩花、麻粩等,也是本地少有坚持使用猪油制福建月饼的饼家。

梁建源饼家最初由梁维槐于1932年创立,他曾在中国南安的一家传统饼家当学徒,到了新加坡后,便在惹兰加由(Jalan Kayu)售卖以糯米和糖制成的福建传统糕点——粩花(闽南语称Lao Huei)。1949年,梁维槐将店铺搬至林大头路后,大受后港居民和寺庙欢迎。梁家第3代掌门人梁谦进回忆道,爷爷的店里当时售卖传统糕点外,也供应婚庆糕点和宗教节日所使用的特制糕点,如吉红糕、发糕、寿糕、寿面等。

亲手制作的粩花。梁建源饼家官网图

顺应着时代的演变,饼家的生意模式也稍有变化,但老板制作糕点的手艺是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因此做出的传统糕点依然纯正美味。梁谦进表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猪油量会比过去来得少,而顾客也会要求制作颜色更鲜艳的糕点。以前,顾客会订大量的粩花送给出席婚宴的亲友,现在则是送上蛋糕。前来光顾的常客里,有些甚至来到了第3代。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2/ ISSUE MAY《重返草原帝国 蒙古》翻开第84-87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