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币纸钞上,那红、橙、青、蓝……是生活中熟悉的色彩。圆滚滚的硬币,也是亲切的存在,打从孩童时刻,它便是我们学习储蓄的良伴。这些再日常不过的新币,其实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涤与演变,才有今日的模样;而它们所蕴含的是新加坡说不尽的往事和未来。
文字:邓颖蕙 图片:有关单位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JUNE 新加坡 《小红点的货币玄机》
我们最不能缺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可以是食物、水份、亲情、友情、爱情,当然还有钱。在当今社会,钱是维持生活的基本,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万万不能”,日常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包括孝顺与养育都离不开钱,而我们所熟悉的新币或新元,是协助人民过好生活的重要“工具”。
除此之外,货币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新加坡法定货币见证着国家发展的历程,流通纸钞以及硬币的设计会随着政权替换或年代更迭而产生变化。仔细地、慢慢地欣赏不同时代的钞票,当中的奥秘将会一一浮现。
古币的见证
新加坡的第一代正式流通钞票,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在此之前,这个岛国并无自家货币,国内流通着各式各样的货币。14世纪起,新加坡开始兴旺,港口迎来不同商人在此交易,也引来了外地人口涌入。本地学者在前身是市集,兼船只上下货物的地方——旧国会大厦区找到许多古币,当中最古老的,要属9世纪唐代铸造的硬币,以及宋代(公元960年- 1279年)货币。
随后的几个世纪,小渔村沉寂了。直到19世纪,莱佛士爵士登陆新加坡后,本地货币史发生了转变。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埠设立贸易站时,带来了当时亚洲海上贸易最受欢迎的流通货币,也就是银含量高的西班牙银元,流通时间较早,几乎遍布全世界。
繁忙的港 各式的钱
1826年,英国人试图把印度卢比设定为新加坡的标准货币,以抗衡西班牙银元。到了19世纪中后期,各国为了避免过度依赖西班牙银元,以其为标准,打造出同等价值的货币。同一时期,凭借重要的区位优势,新加坡迅速发展为东南亚商贸枢纽,因此越来越多国际货币流入本地。
迈入英国政府正式接管海峡殖民地的时代(1867年),新加坡总督大刀阔斧地整理国内币制,包括废止卢比、规定一些国家货币如墨西哥、香港等地的银元流通于新加坡,踌造自家硬币,以及在1899年推出第一款新加坡正式的流通纸钞——叻屿呷国库银票*,俗称叻币(Straits dollar),以取代各地在岛上流通的代币。
遇上时代洪流的货币
第一版的叻屿呷国库银票背面印有马来亚虎及大片花纹。由于纸币老虎的形态像下坡中,被现代钱币收藏家称为“下山虎”。此系列于1924年停版后,于隔年推出了印有亚答屋及牛拉车的纸币,并一直用到1930年。这些货币可见当时以乡村为主的社会情景。1931年至1935年,石叻埠(新加坡)才首次出现以人头像——英王乔治五世为图案的纸钞。
二战前物资紧张,为了减低对铁的需求,殖民政府开始印制小面额钞票,以减少铸造银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占领新加坡,“香蕉票”成了新加坡“法定”流通货币。起初此币与叻币等值,但日本滥印香蕉票,导致通货膨胀,到了日军投降时,1元叻币竟可兑换950 元香蕉票,后者几乎成了废纸。
二战结束不久后,马来亚联合邦成立。新加坡、马来亚联合邦各州及汶莱开始使用由马来亚英属婆罗洲货币局发行的马来亚货币。这种三地自由通行的共同货币流通至1967年,后因多种因素进入分家阶段。
想深入了解新币进化论?想知道不同面值的新币可以在新加坡做些什么事?
点此可订阅《畅游行》杂志2021/ ISSUE JUN《台湾访客行》,翻开第90-97页,答案就在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