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本土化的南洋大伯公

Temple Culture in Alive Part 03

两眼有神、须眉长、和蔼可亲老者形象的“大伯公”对新加坡人来说不陌生,祂是当地华人庙宇最早供奉,也是最常祭拜的神明之一。

文字:邓颖蕙     图片:Loyang Tua Pek Kong 面簿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MARCH 新加坡 《庙宇文化 历久不衰》

大伯公的正式名称是“福德正神”,前者只是一种民间叫法,据已故南洋史学者许云樵教授考证,新马人把土地神称为大伯公,是受到马来话和客家的影响。

实际上大伯公源自中国,是位土地神,但来到了新加坡,却异于中国民间信仰的神明,被奉为多功能神明。东南亚民众起初也是把大伯公当作土地神崇拜,后来闽粤先辈漂洋过海移民新加坡,需神明庇佑海上航行顺利,于是大伯公也被当作海神,与妈祖同祈同拜。

洛阳大伯公宫大扫除活动,为神像扫除灰尘。

再后来,大伯公成为一般祈求平安的神明,而当代人则是从大伯公那里祈求福气富贵,将之当成一种财神,当中洛阳大伯公宫最受信徒欢迎。洛阳大伯公宫是家喻户晓的“催财奇庙”,许多善信会前来求财求运。据说,洛阳大道上“遍地是黄金”,财气逼人,大伯公下凡取财气,再赐给有缘人,以打救众生。

三合一的庙宇

追溯洛阳大伯公宫的历史,要从1980年代初说起。当时洛阳是个渔村,渔民每天得下海捕鱼。某天一名渔夫发现一尊漂流海中的大伯公神像,于是便把神像扶起放置在树下膜拜。随后当地人为了避免神像淋雨,便建起简陋的小棚子。久而久之,小棚子里就放了许多渔夫捡回来的神像,当中也包括兴都教神像。

1996年一场火灾烧毁所有,所幸大伯公的金身保存了下来。经善信乐捐重建,砖墙瓦盖的庙宇于罗央大道完工,并取名为洛阳大伯公宫。新庙距离庙宇旧址2至3公里,而信徒也把大伯公旧金身移入8尺高的新金身内,供信众膜拜。

洛阳大伯公宫是新加坡少数在同间庙里供奉道教、兴都教以及佛教神明的庙宇。

如今,24小时开放的洛阳大伯公宫供奉的主神是大伯公,也供奉妈祖、张天师、关公等道教神明。另外,该庙最大的特色是神明多元化,同时供奉兴都教象神、马来神明拿督公、佛教地藏王菩萨等等,是新加坡少数在同间庙里供奉道教、兴都教以及佛教神明的庙宇。每天,除了华裔善信,也有友族的善男信女前来膜拜,并依次在各神龛前上香祈祷。这种交叉祭拜的习惯,也成了洛阳大伯公宫里的独特景观。

浩大的大伯公诞

农历新年期间,庙宇香火鼎盛。

颇受欢迎的洛阳大伯公宫逢年过节时,更是被信善挤得水泄不通,其中大伯公诞是该庙的重头戏。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大伯公的诞辰,该庙在这前后期间的约11天进行隆重的祭祀庆祝活动。庙宇搭棚张灯结彩,更摆出了丰富的五供,包括香、花、灯、水以及献果,答谢大伯公的庇佑,届时庙宇的香火更为鼎盛。

此外,该庙计划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与民众共襄盛举,热闹至极。从传统福建木偶戏、福建歌仔戏、潮剧到歌台表演一一精彩上演,让前来的信众看得目不暇给外,过平安桥、开财库借红包活动,也让前来的人们讨个好彩头。庙宇借出的红包一般装2角钱,信徒最多可拿5个。借红包的人在隔年还红包的时候,只要以双倍数量的红包奉还给神明就可,至于金额则随缘。

大伯公诞期间,庙宇邀请大头娃娃、舞狮等前来助兴。

不过可惜的是,新冠疫情期间庙宇无法承办大型活动。一些民众可能会觉得不习惯,但这也给了大家反思的机会,让人们去思考并珍惜这项文化。庙宇文化存在的真意不在推崇迷信,而是认清崇仰神明的精神意义。而庙宇所承载的,是在地传统文化、安定地方发展的使命。

洛阳大伯公宫
地址:20 Loyang Way, Singapore 508774
时间:24小时

第一期回顾:庙宇文化 历久不衰
第二期回顾:新加坡庙宇的发展
下期预告:走近庙宇 探索文化

点此可订阅《畅游行》杂志2021/ ISSUE MAR《大阪的朝气方式》,抢先阅读完整文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