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泰国拜县的幸福(3)

Happiness is here, PAI Part 3

作为难民,很多老人没有身份证,有的获得泰国国籍,有的手持“无国籍难民证”。复杂的名族认同和历史际遇,让这些云南人不太在意身份证上归属的国籍,在那个敝衣粝食的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借地养命,好好活下去。

吕美姿/图文          吕美姿,欧阳薏雯/设计          吴承宪/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9 / ISSUE JULY  封面故事 《拜县人为什么幸福》


这些被迫离开家园来到泰国的云南华人,心里的希望很简单,只愿村子人人平安。

从云南到泰北

第一次到南湖山地村确实有被惊吓到,没想过在泰国会看见如此传统的中国风情村庄,尤其是从不远处断断续续传来电影《神话》的主题曲,感觉格外怪异。草地上有两匹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马供游客骑行,冷不防有位皮肤黝黑的男子大步向我跑来,用汉语:“可以骑。


哪怕已定居拜县30多年,大部分的生活习俗依旧和在云南相同。

沉重的历史
在泰北清莱、清迈、夜丰颂三府,沿泰、缅、老挝边境约400多公里,散落着约百余个华人村村民大部分为云南华人,还有部分阿卡族、傣族、佤族等中国少数民族。在1949年,千余名国民政府军与云南人于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从云南撤退进入缅甸,但却受到缅甸政府武力驱赶,最后容身于泰国北部,于 1980 年代终于被泰国政府接纳为公民。而山地村聚居着的就是国民党93师后裔。早期这些残军在失去了补给,身处险恶的地理环境,被迫进行毒品生意。直至上世纪末,曾经种植罂粟的土地已变成了茶叶、橡胶、荔枝、龙眼和玉米田。如今,在泰北华人居住的地区,毒品已经绝迹。 

大家主要还是吃云南菜,热情的大妈叫我多吃,别辣着了。

多年不变的是人情味 
随着这么些年的建设,村庄的建筑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发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人情味每年我到访村子,他们都会热情地留我吃饭,鸿妈不太会说汉语,一边夹菜给我,一边用云南话说我怎么不夹菜,多吃多吃。或在冷呼呼的夜晚,随他们到山顶喝酒吃肉,看漫天的星空每个人的背景各异,无论是都市人或是山里人家,都有不同的活法,岁月未必静好,但人们总是独特地活着。

城里城外 
村子里的年轻人觉得家乡很闷,向往外头的世界;而大城市的人却想回归这种淳朴的生活。在寸土是金的城市,若不是达官贵人,谁能拥有一两亩田地,自己建造房子呢?村子现在只剩下老一辈的人还在从事农业活,年轻人嚷着当农夫辛苦,付出与获得不成对比。有一天,我和村子里的好朋友阿能聊天。“你们有自己的地和房子,无需给房贷,出门只需一辆摩托车,没啥大开销,真好!”“可是没钱啊!这里那么小,赚钱不多,没地方玩,没钱也不能出远门。”


几片瓦片,几张木桌,木椅等就是海育学校的教室。

借地养命,好好活下去
作为难民,很多老人没有身份证,有的获得泰国国籍,有的手持“无国籍难民证”。这些复杂的民族认同和历史际遇,让这些云南人不太在意身份证上归属的国籍,在那个敝衣粝食的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借地养命,好好活下去。如今,年轻一代都拿到身份证,也能离开这儿,大部分人到普吉岛或曼谷从事旅游相关的行业。掌握泰语和汉语的优势让他们成为中国游客和泰国人的沟通桥梁。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19/ ISSUE JULY《拜县人为什么幸福》翻开第24-29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