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Food

客家米呈 传统年饼最“守时”

Hakka Bubble Rice Crackers Part 01

米呈是源自中国广东揭西县客家乡镇的风味小吃,客家人把制作米呈的过程称为“打米呈”。这一甜香爽口的零嘴,一般只有在过年期间才找得到。看到米呈就知道农历新年要到了,吃完米呈意味着忙忙碌碌又过了一年……

口述:吴美云、刘珅彰     文字: 蔡志鹏     图片:黄净哲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9 / ISSUE JAN  饮食文化 《客家米呈 传统年饼最“守时”》

小时候一家人一起打米呈,是许多客家人记忆里最温暖的农历新年画面。在打米呈的过程中,最有经验的长辈负责煮糖浆和捞米,小孩则在大人切米呈时帮忙扶尺,又或是为粉红纸涂上浆糊进行包装。小孩虽只是闹着玩的,却也烘托了热闹的过年气氛。

米呈是地地道道的年饼,传统客家人只在农历新年之前打米呈。

过去打米呈有一些习俗与禁忌,例如老一辈都会看日历选择打米呈的“好日子”,或在锅头旁放一束“抹草”(鱼针草),作为避邪之用。一般认为,这么做能提高打米呈的成功率。事实上,打米呈的成败取决于糖浆的粘稠度和制作过程的天气。

煮糖浆和捞米是关键步骤,往往由最有经验的长辈亲自把关。图片来源:刘珅彰

糖浆的作用是将谷米和花生紧紧黏住。煮糖浆时白糖和麦芽糖的比例非常关键,白糖太多口味偏甜,麦芽糖多了不但会“割舌头”,而且打出来的米呈会像饼干那样硬,失去了米的脆度。此外,煮糖浆特别讲究火候,煮不够久米呈容易散架,太久却又苦又硬。冷天气还会加速糖浆凝固,因此雨天打米呈手脚必需更快才行。

为避免糖浆凝固,煮好后应迅速和谷米、花生一同搅拌,倒入托盘中。此时的米呈最烫手,需格外小心。

打米呈是个耗时耗力的体力活儿,单单炒花生、晾晒和剥皮就得花上一天的时间,晒橙皮也需要半年连续不断的坚持才能有所收获。要将米呈压得平均和结实需出大力气,一天下来,即使是年轻人也会精疲力竭,对老人家更是一大考验。

父辈自制的木杆子非常耐用,一用就是50年。

近年来,随着黄梨挞、花生饼、虾米卷等新式年饼崛起,打米呈的人越来越少。常听人说年味淡了,或许指的不只是街市的过年气氛冷清,还包括少了一家人一同做年饼的热闹吧?传统饮食文化除了古早味需要守护,背后的精神与意义也很重要,不是吗?

切米呈和压米呈都相当耗力,一家人同心协力最见真情。

下期预告:看客家米呈如何推陈出新以及传统米呈的制作过程。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