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慢话邮政史 (一)

The History of Singapore Post Service Part 1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浪漫句子的背后,道出了从前书信送达的不易。由字字串起的信息与心意,被信纸承载、被信封守护,再被邮票见证走过的路径。或许如今,你我已不再提笔写信,但邮政服务依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配合10月9日世界邮政日,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很慢、很慢的从前。

新加坡邮政、新加坡旅游局等/图                李诗琴/文                陈安琪/设计             许素菁/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2 / ISSUE October 新加坡《慢话邮政史》

来到21世纪,家家户户都有信箱以接收信件;遍布全岛的邮筒和邮局,方便人们投递信件;走在路上或社区里,也可见邮差们派信的身影。对于能及时收信并享受各种方便的邮政服务,我们早习以为常,但在200年前,则是另一番景象。

富丽敦大楼内邮政总局当年的情况。富丽敦酒店面簿图

新加坡邮政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819年,也就是新加坡开埠者斯坦福•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登陆新加坡后才开展。不过,当时只有一间邮局,且规模非常小——仅有3名职员。19世纪中叶,随着海峡殖民地的贸易日益蓬勃,邮件数量随之增加,邮局成为独立单位之余,也搬迁至市政厅附近、位于新加坡河畔的一幢建筑内,改名为邮政总局(General Post Office,简称GPO)。到了1870年代,为应付与日俱增的信件数量,邮政总局聘请了邮差来寄送信件,并在全岛不同地点安置信箱,方便人们投递信件。有趣的是,当时邮差并非骑脚车或摩托车取件,而是驾马车。

搬迁与服务升级

1928年,邮政总局迁至富丽敦大楼(Fullerton)的地下两层。人们把信件投入设于大厦中的邮筒后,传送带会把信件送往位于地下底层的整理室中;当时寄往海外的邮件都由船只运送,因此这个地下邮局还有一条直通码头的隧道,让工作人员到船上送信和取信。

另一方面,为方便住在郊区的民众,1952年11月1日,流动邮局(Mobile Post Office)正式启用。这辆流动的客货车配有柜台、座位和信箱,每个星期一至六营业,每次在一处停留1 至2 小时,提供各项邮政服务和执照更新等。当时人们从报章上了解流动邮局的路线和时间,提前到路边等候,以免错过。资料显示,1958年时,流动邮局每天可售出100SGD的邮票。1980年,这项服务退出了历史舞台。

富丽敦大楼位于新加坡河畔,临近出海口,便于收取从国外送来的信件。如今大楼改建为酒店。新加坡旅游局图

邮政总局也购入新设备以提升服务水平,包括每小时能处理3万封信件的信件分拣机(Facer-Canceller)和第一代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ader)技术等。加入电子化作业方式后,邮局的服务速度不断提升。1998年,邮政总局从富丽敦大楼搬迁至友诺士路(Eunos Road)8号后,营业至今;原本的大楼改建为如今的富丽敦酒店(Fullerton Hotel Singapore)。时至今日,该建筑仍隐藏着过去邮政局的痕迹,而新加坡邮政也在该酒店开设了门店。

虽然在电子化时代,信件、信箱、邮票的功能早已日益淡化,被电子邮件及各类即时通讯软体取而代之,但邮政服务的重要性并未消退,因为随着网购兴起,包裹投递与寄送变得不可或缺。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2/ ISSUE October《乐游青岛翻开第84-91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