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水的独特文化遗产特色绝非“唐人街”三个字就能简单概括,它真正的意义还包括了新加坡华人文化生活的变迁与见证。在整个殖民时代,牛车水除了有猪仔馆、旧店屋等时代产物,也与烟馆、赌馆、妓院等不良场所挂钩,同时还汇集了华人行业、社团和传统文化组织于一地。
文字:吕美姿 图片:吕美姿、Flickr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FEBRUARY 新加坡 《南洋青年的 牛车水日记》
“妈妈,我要吃麻辣香锅。”站在我身边的女孩对着母亲说。此刻,我也正在思索要吃什么填饱肚子。岛国的雨季刚过不久,空气潮湿而灼热,牛车水街道边的绿色枝叶开始疯长起来。
提到牛车水一带,人们或许会联想到充满中华设计元素的物品,或是如雨后春笋般的中国美食,如:新疆烤羊肉、凉粉、肉夹馍等,认为牛车水和其它国家所谓的唐人街没什么不同。然而,牛车水的独特文化遗产特色绝非“唐人街”三个字就能简单概括。
牛车水百年景观
人们能在牛车水原貌馆一探上个世纪新加坡人的生活环境。摄影:Michael Spencer(点击此图可前往云游牛车水原貌馆)早在清末时期,牛车水便是以戏园为中心的文化空间,二战之后,更成为了男女老少吃喝玩乐的去处。这里有戏院、茶楼、大排档、小贩等的街市,至今仍存在不少中国籍贯的会馆。之后经过时代变迁,出于当时的土地价值飙升,旧店屋的人口密集与卫生条件落后的种种问题……在1983年街边的摊贩们被分配到牛车水大厦熟食中心,同时亦成了新旧牛车水的一道分水岭。
自东北地铁线2003年开通以来,地铁站名“牛车水”的普遍化,显然让牛车水地区的概念被大众“狭义化”了。早在1989年新加坡已经把牛车水的店屋建筑划入保留区,另外的4个地区:水车路(Kreta Ayer)、直落亚逸(Telok Ayer)、武吉巴梳(Bukit Pasoh)及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也被划入牛车水地区。
今天,我们看到的牛车水店屋大多是建于1900年至1914年,它们混合了罗马、维多利亚、中国,甚至葡萄牙建筑风格。早期的店屋有庭院,后来发展成“天井”。为了改善人口密集和卫生的居住状况,莱佛士在开始城市计划时,规定这些店屋必须拥有走廊(五脚基)和后巷。近30年,牛车水的店屋早已从住宅用途转型为面向旅游业的商业用途。
下期预告:牛车水人文环境的蜕变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1/ ISSUE FEB《香港 深水埗小休日》。欲订阅此期刊,请点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