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种散发着银闪闪光泽,可塑性强的金属,从马来亚土中被大量地发掘出来,并受到广泛的应用、拓展。它,在百年时间里,更为马来亚史上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页,打造一个繁荣“锡”王国。虽然锡矿业如今已华丽落幕,但它所留下的故事、影响,依然笼罩着当地……
有关单位/图 邓颖蕙/文 吕美姿/设计 吴承宪/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DECEMBER 马来西亚《没落的锡王国》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马来西亚引以为傲的本土宝藏,其中锡矿更是打响马国作为“锡的王国”的地位。在19至20世纪前,无论是锡的产量或出口量,马来西亚都是前列全球的佼佼者。巅峰时期,最高锡年产量可达7.68万吨;1979年,马来西亚的锡出口量占全球锡总产量的31%。这些锡矿资源来自马来半岛各州属,其中锡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为霹雳州的近打河谷地带和首都吉隆坡地区,也正因为有了锡产业的带动,这两个州属蓬勃发展,如日中天。
提及马来半岛的锡米开采历史,可追溯至2,000年前,当时其开采输出规模较小。直到19世纪,英殖民者的到来改变南洋锡矿的开采业。当时英国正处工业革命,需大量耐腐蚀性强的锡原料制作食品罐、刀片等物品,因此英国人打算大规模开发马来半岛的锡资源。只不过采矿的劳动力成了一大难题,因此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殖民者逼迫清朝签订《北京条约》,以招募中国廉价劳工下南洋工作,俗称“卖猪仔”。
1900 年代的露天锡矿。Royal Selangor提供
锡矿的成长史
有了华工的劳力贡献,再加上英殖民者毫无节制的采矿力度,1890年,马来西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锡生产国。刻苦耐劳的华人在此时期,也成为最大锡矿开发者,1910年,华人甚至控制78%的锡矿区,剩余为欧人所管。许多富裕的大矿家如姚德胜、叶亚来等也由此发迹。
不过在1912年后,欧人采用先进的机械铁船采锡占上风,双方所占比重逐渐发生变化。无论是哪方主导,繁忙的锡业间接带动马来半岛的其它商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开创了一个个繁华城市。
1898,Kampar。Royal Selangor提供
奈何,百年来的锡业光荣只维持至1985年。那年国际锡产过剩,导致国际锡市崩溃,大量矿场及铁船公司倒闭,我国的锡矿业从此黯然失色。然而,此产业的影响已深深刻画在国家历史进程中,若无锡矿业,今天的马来西亚将失色不少,也许没有了多元种族,也没有经济飞速发达所带动的那些教育、社会福利和文化发展,因此它的过去我们不能不了解。
银都的“锡”日辉煌
位于马来西亚半岛北部与中部区域的霹雳州(Perak),州名意即银色,过去霹雳盛产大量的锡而以其色泽命名。当年,霹雳首府怡保因近打县藏有大量锡矿而被大力开发,并被冠上“锡都”之美誉,锡产量可说是全马半岛之冠。1880年代,单单是近打县的锡产量便占马来半岛总产量的50%;1990年代,近打的锡米产量更是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5%。
金山沟除了用于收集锡苗,也方便工人进行清沟工作。
当地城镇也因锡矿繁华热闹:被誉为“百万富翁”城的怡保是德国以外人均拥有最多奔驰汽车的城市;全世界喝威士忌最多的城市;最流行的英国电影不出两个月就可在怡保见着……因此这个时代,锡矿业吸引大批从中国的华工涌入此处谋生,当中也造就出甲必丹郑景贵、梁碧如、姚德胜、胡子春及余东旋等锡矿业巨子。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DECEMBER 《攀一段长城走一段历史》翻开第88-93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