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People

纳西族鹰猎:传奇放鹰人的后代

Nashi: Falconry part 02

纳西族驯养猎鹰传统悠久,有祖辈留传下来的完整驯养模式和齐备的用具。训鹰初期要熬鹰,消耗它的精力,让它失去逃跑的动力。有人就脑洞大开地把老鹰放在电视旁,强迫它看无聊的电视剧消磨意志。

文字:朝阳     图片:朝阳、CTP Photo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8/ ISSUE DEC 民游四方《纳西族鹰猎》

李实的外公是纳西族鹰猎史上的传奇人物“桑叔季”。老先生虽自幼有腿疾,但曾一人一鹰一犬,徒步从丽江沿澜沧江而下,走到越南湄公河,绘制了两百多幅《百鹰图》和《鹰谱》。

桑叔季绘制的《百鹰图》和《鹰谱》,把猎鹰绘画得活灵活现,英国鸟类专家福克士博士在他的图谱中,曾发现了学术界一直认为不在亚洲生活的鹰种。

李先生在古城忠义市场买到一只金鹰,晚上要熬鹰,不让它睡觉,消耗它的精神和体能,打消它逃跑的念头。听说丽江有些聪明人或称懒人,发明了“电视熬鹰”法,把鹰架放到电视机前,开大音量,强迫它看那些无聊的电视剧。

猎鹰抓到了野兔,主人赏它一小块牛肉,便可把猎物换下来。

刚买来的鹰,每天都要将它架着拳,让它适应与人一起生活。鹰一次要吃半斤牛肉,喂食时要吹哨子,让它产生条件反射,还要每天出门遛鹰。几天后,李先生的鹰已是只要听到哨声,就会从几十米外的地方飞到他手上。他得意地说:“英美的猎鹰专家都佩服我们,他们驯养一只猎鹰需要两三个月,而我们只需十天半月便可出拳放飞了。”

半个月后,李先生约朋友上山放鹰。我们架鹰牵犬,来到了古城附近的莲花山。上山前,鹰被控制了食量,只有保持饥饿的状态,它才会向猎物发起攻击。李先生说要注意猎犬尾巴的摆动姿势,不同动物的气味不同,猎犬表现的方式也不同。有经验的猎人能从猎犬尾巴的讯息中判断出气味是刚留下的“热香”,还是时间久的“冷香”。

上午,猎犬没有发现猎物,大家围坐闲聊往事,说那时山上林木茂密,老熊、云豹、岩羊多,后来因砍伐森林,野生动物被过量捕杀,生态环境破坏,连山鸡野兔也少见了。现在虽然停止砍伐,收缴猎枪,但生态却难以恢复。放鹰人的目的其实不在猎物,只为锻炼身体、与朋友交流,是与大自然接触的一种方式。他们担心政府对鹰猎的态度,讨论该如何将这传统延续下去。

“天女散花”秘技

午后,李先生的猎犬用尾巴告诉大家有“热香”。没走多远,树丛中飞出一只山鸡。李先生将拳上的猎鹰放出,猎鹰闪电般扑出,转眼便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我赶到山坡上,发现猎鹰站在一棵树上“定位”,盯不远处的树丛,证明猎物一定躲在这里。

一招“天女散花”,猎鹰用利爪牢牢地抓住了山鸡。

猎人们唤出猎犬到树丛中搜索,不久,被猎犬追得无处藏身的山鸡再次从树丛中飞出。猎鹰像箭一般冲向猎物,在接近猎物的瞬间,它伸出锋利的双爪将猎物牢牢地抓住。吃痛的山鸡拚命地抖动翅膀,羽毛散落在空中,如一朵绽放的花。猎鹰抓住山鸡落在林间坡地上,整个过程非常迅速,李先生说这个动作是少见的 “天女散花”。我们赶到时,那只体积比猎鹰更大的山鸡还在挣扎。猎鹰用双翅护猎物,有力的双爪把山鸡按在地上,用嘴啄山鸡的头部。李先生从包中取出一小块牛肉奖励它,它才将猎物放开,站到了主人的拳上。

云南丽江纳西族鹰猎。 摄影:武仲林

鹰猎从每年9月开始,大约持续到来年的4、5月间。按照纳西族的传统,春季是动物繁殖的季节,放鹰的人们会喂饱心爱的猎鹰,然后放飞与他们朝夕相处了半年的伙伴。

编按:鹰猎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表现人、鹰、犬的团队合作。2017年6月,《纳西族驯鹰习俗》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丽江如今建有“猎鹰谷”景区,可供游人参观。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