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Culture饮食 Food

舌尖上的冬至美食

Winter Food

每年冬至,即便位于赤道的南洋华人没有寒冷的冬天,却不数典忘祖,许多家庭仍会过节。这一天,一家人和乐融融地团聚,吃着寓意“团圆”和“圆满”的汤圆。但你可知道,除了汤圆,其他地区的华人还会在这一天吃些什么?

文字:李婉菱     图片:卢大中、任中豪、马耀俊     整理:陈素彬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19 / ISSUE DECEMBER 饮食文化 《冬至食俗》

汤圆

古人有云:“家家淘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日天。”依稀记得,每到冬至前夕,家人会用糯米粉搓成一颗颗形状大小不一的团子形状,并以姜、红糖煮成一锅美味的汤圆。长辈们总说:“吃汤圆,吃一颗、长一岁。”这句话传说最早起源于周代到汉初:当时的岁制是以冬至为岁首,那天总会祭天以“添岁”。而在冬至早晨,食用汤圆之前,一般都会以汤圆祭拜祖先。

摄影:任中豪

各地食俗大不同,新马一带一般会在冬至吃汤圆,但来到中国北方及台湾地区,则在元宵节才有吃汤圆的习俗。汤圆的种类多不胜数,除了无馅汤圆,亦有豆沙、巧克力、花生碎等为馅料的甜汤圆。此外,还有咸味汤圆,一般放入肉馅,口味可荤可素。

年糕

摄影:卢大中

对许多人来说,年糕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才吃的食品。然而,杭州人不仅在农历新年吃年糕,在冬至也吃。杭州的年糕不同于南洋常见的甜年糕,当地人在冬至时会把年糕做成不同风味的菜肴,如芝麻粉拌白糖年糕、肉丝炒年糕、汤年糕等等,种类繁多,咸甜口味兼备。对杭州人而言:“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吃起来弹牙又有嚼劲的年糕,除了作为入口美食,也是冬至祭祖的菜肴。

姜母鸭

冬至是闽南人十分重视的节日,不仅会祭天祭祖,家家户户也都会进补。提及闽南菜,就想到鸭肉。鸭肉是闽南菜系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亦是进补的圣品。闽南家庭一年四季都会吃上鸭肉,如盐鸭、酱鸭、四物炖鸭等;冬至时,则吃姜母鸭来进补。

姜母鸭以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些许米酒及老姜燉煮便大功告成。姜能驱寒去湿、行气活血;而鸭子的药性偏凉,营养成分多样化,适合在干燥的季节作为进补之物。两者结合,不仅滋补,而且降火,可谓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是冬令进补的上上之选。

摄影:马耀俊

饺子、馄饨

南方有汤圆,北方有饺子。为什么北方人家在过冬至时会食用饺子呢?那是为了纪念古代南阳医圣张仲景的“冬至药舍”。

摄影:马耀俊

相传,古代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他告老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张仲景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让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模样,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因此,冬至包饺子也称作“捏冻耳朵”。时至今日,还流传着这样的一段话:“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饺子的馅料多变,但冬至吃的饺子一般会选用羊肉馅。据说,羊肉性温热,冬至食用可起温养作用,帮助机体驱寒。此外,与饺子相似的馄饨也是中国北方的冬至美食。民言道:“冬至馄饨夏至面。”因此在冬至这天,北方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或馄饨。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9 / ISSUE DEC《雪韵倾情黑龙江》。欲订阅此期刊,请点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