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厨师只需带上一把厨刀,便能独闯天涯。他们以各式各样的娴熟刀法:砍、切、片等等,配合出众的烹饪技巧,变化出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这些神奇的刀工,是厨师们的独门秘密武器,决定着菜肴的品色、口感、营养……
CTPphoto、摄图网等/图 邓颖蕙/文 陈安琪/设计 吴承宪/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2 / ISSUE MARCH 饮食 《刀下藏功》
分解鱼时,可从尾部切至头部。摄图网图
一直以来,坊间不少饮食著作都注重于舌尖上的感官享受,强调食物烹饪呈现出的口感、滋味和色泽,较少强调刀工如何影响着食物烹饪的重要性。不少人也认为,切菜是中华料理中最不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实不然。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割不正不食”,此话包含对吃的礼仪标准,以及对刀工的讲究:若是宰杀猪、羊时,割肉不合常度,是失礼的,加之胡乱切割肉类导致肉质口感与形态不佳,因此也就不食用了。在烹饪行业,也有“无刀不成菜”“三分炉台,七分案板”之说,刀工的好坏也是衡量一位厨师厨艺高低的重要标准,因为无论什么原料,都需先经过初步加工和切配,较后才烹制成美味佳肴。
对厨师而言,好的菜刀首先必须锋利无比。麦翔云 摄
在中国厨房里,刀法主要可分为12种:切、片、削、剁、剞、劈、剔、拍、剜、旋、刮及食雕。至于中西厨师使用刀最不同的是,西餐厨师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刀具,而中餐厨师只要有一把菜刀,便能使出无数方法,从切菜、切肉、切饼、切糕、切面条、切蔬菜等皆可,而这些看似简单的刀工,原来大有学问。
刀工的影响
欲做出造型精致可爱的饺子,还需依靠好的刀工。王铭伟 摄
从烹饪的角度来看,好的刀工能使原料快速成熟,菜肴更入味。讲究的刀法能让食材大小相同,长短厚薄均匀,烹调时就能使出品成熟度达到一致,呈现出细嫩、爽脆、酥烂等不同效果。表面剞上各种花刀的原料,在码味、腌渍、烹调时更容易入味。刀工也影响菜肴的口感和质地。一般来说,同种原料,形状越大,菜品质地越挺硬,反之越软烂。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大块的马铃薯质地软烂,而炒马铃薯丝较为爽脆。
从营养的角度讲,菜肴的营养源于原料,而原料形状又影响着菜肴的营养价值。无论是动植物食材,切后的形状越大,越利于保护营养素,反之容易流失营养素。食材过度加热也会破坏营养素,因此刀工就发挥了作用。用猛火快炒时间短,若想入味快原料要切得小、薄;使用炖、焖,火力慢,时间长,原料可切得厚些。
切丝一般要先把原料切成片状,然后加工为丝。图为醋溜马铃薯丝。摄图网图
厨师在了解了食材的特性,如肌体组织结构、纤维质的粗细等因素,也可使用刀工处理以增强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效果。像是处理牛肉、菜梗等纤维质较粗的食材,可采用直刀法横纹切片,以破坏其纤维组织结构,让人体更便于消化。所以,中国厨师要将厨艺发挥到极致,刀工就是基础,需练就数十年的砧板功夫。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2 / ISSUE MARCH 封面故事 《邂逅春季尼德兰》翻开第104-105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