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Food

过节了,干杯!

Cheers to Chinese New Year Part 1

在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在这中国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期间,也是中国酒文化最活跃的时段。每逢此时,家家户户相聚一堂,美酒配上佳肴,在鞭炮声中,大家把酒言欢,一派热闹!俗话也说:“无酒不成席,有酒才有年”,为什么中国过春节一定要喝酒呢?

摄图网/图           邓颖蕙、洪慧玲/文           陈安琪/设计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2 / ISSUE FEB  饮食 《过节了,干杯!》

喜庆的春节里与亲友喝一杯,气氛热烈。摄图网图

中国春节的诸多习俗中,酒可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有人说,过年鱼肉多,喝点酒能消腻;也有人说,过年聚会多,喝点酒助兴,还能打开话匣子,拉近与亲友的距离;拜年时,一瓶好酒也绝对是一个上得了台面的礼品。对于现代人而言,春节饮酒更像是社交文化以及制造氛围的催化剂。然而,春节时饮酒的文化自古已有,只不过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饮酒方式、习俗和意义。

远在西周时期,人们为了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到来,会捧上美酒,抬着羔羊,相聚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而这种聚会便为春节这一盛大节日开了先河。到了汉代,春节的习俗基本定型,规矩也多了,包括饮用年酒时须看时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东方太阳微露时开始饮酒,同时燃放鞭炮。

传统节庆习俗大多承袭已久,过年放鞭炮、喝酒、吃饺子便是其三。摄图网图

春节酒规则

当时也有一个饮酒规定——“必饮酒次第,从小起。”古人对此解释: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全家人使用同一个椒柏酒或屠苏酒酒盅,从最年幼的晚辈开始饮用,依次传递给长辈,结束于身体抱恙或年岁最高者。饮酒守岁的年俗则从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家家户户会在除夕之夜准备丰盛的酒宴,并通宵守夜。

唐代的繁荣,让过年饮酒的规模提升了,反映这种场景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而晚唐诗人李商隐在《隋宫守岁》中也描述了宫廷饮酒守岁的盛况:“沈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浆作寿杯。”

自古以来,饮酒便是春节习俗。谢光辉 摄

守岁、辞旧、辟邪

宋代时,人们在过年期间还会一天喝上两遍酒:自家人晚上喝酒守岁外,白天邻里间也会互邀酒对饮,谓之“别岁”,也就是辞旧。另外,人们还会相送酒食,谓之“馈岁”。大年初一喝酒则有驱魔辟邪、平安长寿的寓意,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描绘:“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到了元明清以后,守岁之风在中国各地盛行,全家团聚用好酒好菜,边吃、边喝、边“度岁”。清代之后,酒又成了社交符号,是传递感情的纽带,过年时,提着好酒送礼拜年的风俗更是沿袭至今。如今,团圆饭上没有酒,似乎年味都淡了些许。在中国北方,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在大年初一这天吃饺子、饮酒,坊间还流传着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俗话,现在也延伸出“桌上有酒,越喝越有”的说法。正是因为酒的出现,才让过年有好气氛,新年有好盼头!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2/ ISSUE FEB《中朝边境 时光之行》翻开第104-107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