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湛蓝的天空被一缕晨光刺破。藏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为神明供上一根藏香。在西藏,无论你身在何处,都能通过鼻尖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藏香:寺庙、百姓家、转经路等,都弥漫着这股草本芬芳。千百年来,藏民们用一双厚实的双手与一颗虔诚的心,守护着这一缕香气。
文字:武仲林 图片:CTPphoto、Flickr 等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1 / ISSUE SEPTEMBER 文化 《藏香,虔诚守护者》
来到西藏,藏香的气味就像阳光,无处不在。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神圣之物,是当地藏民敬神、拜佛的必备信物,而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Songzän Gambo)时期。当时,被派到天竺(古印度)学习佛法的吞弥•桑布扎学成归来后,根据西藏地域特点,改进在天竺所学的熏香技术,创造出藏香。
随着汉藏长期交往,藏香也流传到中国内地。宋代文人吴自牧在所著笔记《梦梁录》中提到,当时在市集就能买藏香。清代时,藏香作为贡品进入皇宫,也是皇帝赏赐的物品。与此同时,藏香也开始在豪门贵族中兴盛起来,例如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88回和第89回里,就描述了贾家在抄写《心经》时要点上藏香的场景。
藏香材料:草木芬芳的集合
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让这里生长着数量惊人的不同野生植物,尤其芳香植物资源丰富,为藏香提供了充裕及高品质的原料。传统上,制造藏香的天然原材料很多,一般有20种以上,如崖柏树砖、沉香、檀香、榆树皮、藏红花、甘松香等。
古藏书中将藏香分为3个等级:一等香味道清净且有益身心健康;二等香无特别功效;三等香闻起来令人恶心不适且有害身心。兼具均匀不掉粉和不掉色的外表、燃烧后搓起来手感细腻的灰色香灰,以及香味不浓烈这3点,才能算得上是一柱好香。
吞弥•桑布扎创造出藏香后,利用故乡尼木县吞巴村的地理特性,以水磨制香,甚至因此在河边出现了一条由250多座水磨组成、数公里长的水磨长廊。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制作藏香,“尼木藏香”闻名遐迩。
制作藏香主要原料
柏树
被视为藏香的灵魂,基本上所有藏香都以柏木香砖块加以其它藏药材及香料制成。藏医典认为,长于山地阳面的崖柏有去风邪、扶阳气功效,其焚烧时产生的气味有助于改善失眠。
沉香和檀香
在“沉檀龙麝”中位列众香之首的沉香,是老树对抗疾病时产生的结晶体,能凝神静心;至于檀香的香气则比沉香扩散得广,印度人相信火葬时燃烧檀香可释放灵魂。
藏红花
原产于欧洲及中亚,通过印度和伊朗再经西藏传入,故而得名。拥有独特且具有渗透力的香气。大约3,500年前,人类就开始种植藏红花,并将它用作香料、药物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