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省最具特色的建筑不是土楼,而是土堡。论建筑造型,土堡比土楼更奇特、更漂亮、更丰富。
谢光辉/图文 邓颖蕙/编 陈安琪/设计 许素菁 / 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0 / ISSUE SEPTEMBER 目的地《福建 “闽中探堡”》
动荡时代下的产物
福建土堡主要分布在闽清、永泰、德化、永春、漳平、漳浦等地,最为集中的区域是三明市的尤溪县、大田县、永安市,而它们都耸立于八闽大地群山之中。厦门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戴志坚曾于福建土堡全国研讨会上表示,清代《宁化县志• 建邑志》有记载:“……隋大业之季,其时土寇蜂举,黄连人巫罗俊者,年少负殊勇,就峒筑堡卫众,寇不敢犯,远近争附之……”若史料确凿,可说明土堡始于隋唐,成熟于两宋,盛行于明清。比福建土楼始于宋,盛行于明清的说法要早五六百年。
正是隋代客家开山祖巫罗俊“筑堡自卫”后,土堡的发展轨迹越来越普及化。唐代中原汉民系大量南迁,闽地先民们夯筑构建了类似土堡的土木建筑,以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至北宋时,出现比较规制的土堡。南宋时成熟的土堡在元代得以继续发展,明代各地散布着数以千计的土堡。清代土堡在福建盛行开来,清末衍生的防御性土堡建筑比比皆是。民国初还出现土堡与民居相结合的风潮,涌现许多小型土堡,至上世纪40年代才消停。
福建一些土堡仍居住着当地村民,此为三明尤溪台溪乡书京村的瑞庆堡。
土堡的“秘密机关”
土堡乃是中国封建社会动乱时期的产物,而三明市辖县的土堡比其它地区更集中的原因在于,三明地区处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这里山地丘陵纵横交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竹林、矿藏资源丰富。南宋以来,尤溪、大田等地一直是金、银、铁、铅等的矿产区,百姓生活富庶,这无形中引起匪寇的垂涎,烧杀抢夺事件频频发生。这里地处偏远山区,地方政府自顾不暇,城池衙门朝不保夕,因此夯建防御性建筑物——土堡,便成为人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中国福建省大田县桃源东阪村的安良堡。
福建土堡防御设施可谓是“万无一失”,大小土堡均设置敞开式、畅通无阻的跑马道,将碉式角楼(百姓称铳角或炮楼)和堡墙上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斗型条窗、竹制枪孔、注水孔等防御设施串成一体,形成了全方向的立体防御系统——采用块石砸,冷热水和热油浇,各种土枪、火铳、土炮齐轰的办法打击匪寇。
土堡除了防御外,堡内也充分考虑生产生活设施,各个活动空间齐全,如住房、书院、武房、钱库、厨房、厕所、柴草间等一应俱全。土堡中饮用水来源有两种,即堡内的前后天井处挖掘的水井,和引用堡外较远处的隐秘水源,长距离地从暗埋的水沟引入堡内的水池,以防匪寇掐断水源。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0/ ISSUE SEPTEMBER《不丹 静谧桃源》翻开第62-69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