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森州瑰宝米南加保文化(一)

Minangkabau of Negeri Sembilan Part 1

其实,米南加保的族名原为巴加如容(Pagaruyung)。传说,爪哇岛的满者伯夷(Majapahit)帝国向巴加如容拉惹宣战时,双方同意以一场斗牛比赛定胜负。满者伯夷这方挑选一头身强力壮的母牛,而巴加如容人则以一头犄角绑上刀片的小水牛出战。两牛对阵时,小牛直奔母牛腹部找奶吃,结果母牛被小牛角上的利刀戳死。为了庆祝胜利,巴加如容改名为“胜利(minang)”的“水牛(kabau)”。

Ramzi bin Zaiful Mahdar、Flickr等/图           邓颖蕙/文         陈安琪/绘&设计          吴承宪/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2 / ISSUE APRIL 马来西亚《森州瑰宝米南加保文化》

身穿米南加保传统服饰的少女们。Wikimedia CC图

“米南加保文化”对马来西亚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历史课本的精简篇幅,让学生们了解到其基础面貌但缺乏深入认识。然而,这些被轻描淡写的米南加保文化是马来西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半岛或东马,米南加保族社区都存在已久。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202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生活在我国的米南加保人(也称米南人)约有538,000人,他们分布在雪兰莪、彭亨、柔佛、砂拉越等州属,其中超过一半的米南人居住在森美兰,因为森州自古便是马国米南加保族的立足之地。

母系社会的开端

位于印尼默拉皮火山的帕里安甘村(Desa Nagari Pariangan)据说是首个米南加保村。Wikimedia CC图

米南加保族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据印尼史学资料记载,米南人的先祖从中国云南省千里跋涉,经中南半岛,越过马六甲海峡迁徙到印尼苏门答腊岛西部地区定居。当时,定居在那儿的他们已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农业和畜牧活动,而大多数工作由妇女完成,男性则为陪同角色,被分配前去寻找适合的食物和新土地来源。由于家庭和村里的事务多由妇女打理,并由她们的兄弟和儿子等男亲属辅助,学者认为,这便形成米南加保母系社会习俗的根基。

直至12世纪,苏丹巴伦(Sutan Balun,也称Datuk Perpatih Nan Sebatang)以及苏丹玛哈拉嘉巴沙(Sutan Maharajo Basa,也称Datuk Ketumanggungan)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在西苏门答腊岛高地上共同组成首个米南加保王朝,才完善了米南加保母系社会的制度。虽然他们因理念不同,最终分家而治,但米南人始终都记得他们的贡献。

森州博物馆以米南加保传统“牛角屋”的外型示人。马来西亚旅游局图

米南加保的魅力

虽说米南人是山居部族,多从事农业,种植水稻、旱稻和杂粮,但他们也素有务求实效的开拓精神,善于经商,足迹遍布印尼各地甚至海外。12世纪,首波米南人就通过印尼西阿克区(Siak)抵达森美兰州的南宁(Naning)和林茂(Rembau),暂时在当地谋求生计,随后森州也陆续迎来几波米南人。久而久之,米南加保社区在森州根生蒂固,并往其它州属开枝散叶。如今,米南人遍布全马各地,而他们也透过语言、美食、习俗、艺术等独特的文化,为马来西亚带来更多元的色彩。

26岁的拉姆兹(Ramzi bin Zaiful Mahdar)是米南加保族后裔,家乡在森州,他积极地透过社交媒体专页推广米南加保相关资讯及历史,让更多人了解这看似神秘又特殊的米南加保文化。“我特别喜欢历史,无论是世界史或我国历史。有天,我突然想到为何不好好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于是,便开始研究并分享所听所学。”拉姆兹说道。

Anak-Anak Minang面簿图

米南加保“至尊公主”
来西亚前首相夫人罗斯玛•曼梳(Rosmah Mansor)为米南人,双亲皆来自印尼西苏门答腊的Sari Lama。罗斯玛于2015年获得印尼米南加保族所颁赐的女性最高荣誉封号“Darjah Kebesaran Kerabat Yang DiPertuan Gadih Minang”,即米南加保皇室“至尊公主”之意,以表扬她提升族裔地位,并贡献于米南加保族。

想看更多?

那就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2/ ISSUE APRIL《武汉江湖大城》翻开第88-91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