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大中华 Greater China

绍兴:越音冰火两重天

Shaoxing:Yue opera & Shao opera

越音清越,不论是4,000年前女娇唱出的“候人兮猗”(意为“等你啊”),还是中国诗歌鼻祖之一的《越人歌》(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为今人熟知,意为“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道”),都昭示着越音在中国音乐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绍兴的戏剧可说是冰火两重天,越剧温婉秀美,绍剧却唱腔高亢。

CTPphoto、图虫创意、摄图网等/图      张恺鑫、彭湘芸、谢光辉等/文      蔡志鹏/编       欧阳薏雯/设计      许素菁/整理

文章节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0 / ISSUE OCTOBER 封面故事 《诗意绍兴 ,水城漫游》

越剧起源于1906年的绍兴嵊州,后流行于杭州和上海,目前已是中国第二大剧种,以女班为主。其唱段的文学底蕴深厚,如《梁祝》中的“十八相送”、《红楼梦》中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何文秀》中的“桑园访妻”——这些唱段不但音调朗朗上口,文采也是辞藻叠翠,颇有古典遗风。因为越语中保留入声的关系,所以唱古典词段时更让人觉得入韵。这一点倒是和粤语有异曲同工之妙,许多词汇竟也有相通之处。

坐在小桥流水旁,欣赏《沈园之夜》实景演出。

绍剧则脱胎于明末清初的北方秦腔,代表性剧目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猴戏和武戏是中国戏剧界中的翘楚,当年的美猴王世家,如:六龄童、六小龄童等人,就是源出绍剧武戏班底。可以说正是因为绍剧几百年的传承,才造就了尔后《西游记》戏剧及电视剧中古灵精怪、人见人爱的孙悟空形象。

传承百年戏文

今天的越剧和绍剧,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洪流而湮没。来到绍兴艺术学校,学生们一早就起来拉筋、练功、发声、训练,从早到晚不曾停歇。这种感觉颇为复古,该是几百年来的学戏之人大抵都是一样的。就算时代更迭,要出好戏,必须得勤加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单后起之秀如此,老一辈的艺术家也是每天晨起练嗓,长此以往,才有了金桂奖和梅花奖的殊荣。

绍剧剧目《樊梨花》。

如果你想感受越剧的秀美,夜游沈园是一个深度游的颇佳体验。除了可游园感受南宋诗人陆游和其妻唐琬唯美的爱情故事,还可以到老式中国庭院中听戏看戏,坐在明清样式的中式木椅上,听一曲越剧版的《钗头凤》。那庭院、戏台、戏廊,三处景致,尽在眼底,定会让你应接不暇。

此间,我也有一心愿。何时可以和这些孩子们一起画上戏妆,穿上翠羽的戏服,来上一曲?就算唱得不好,却也可入这百年的戏文之中了。

想看更多?

点此订阅《畅游行》杂志 2020/ ISSUE OCTOBER《水城漫游 诗意绍兴》翻开第11-39页阅读全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