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乌节路B面 从豆蔻园到购物街

B-Side of Orchard Road Part 01

走在长逾2公里的乌节路,你会发现往主街两旁延伸的道路都是很明显的上坡路。一百多年前,这片谷地周围遍布许多小丘、甘蜜种植园和豆蔻果园。乌节路的英文地名“Orchard”,正是果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这条长街的各个角落,翻开乌节路鲜为人知的另一页。

文字 & 图片:蔡志鹏、叶镓乐、郑欣洁     鸣谢:国家文物局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19/ ISSUE MAY 新加坡 《乌节路B面 今天不购物》

1900年的乌节路,不见钢铁森林,唯有绿树成荫。图片来源:新加坡集邮馆

早在1819年英国人开埠之初,现在的乌节路地区已有一些甘蜜种植园。当时的皮革业需要大量甘蜜作为染料,不少潮州人便在此开园种植,直到20年后因土壤肥力贫乏而迁走。同期,莱佛士(Stamford Raffles)从苏门答腊带来豆蔻和丁香的幼苗,当地兴起了许多豆蔻果园。欧思礼(Oxley)、卡佩芝(Cuppage)、史各士(Scott)及布连拾(Prinsep)等我们今天在乌节路一带见到的路名和街名,都是以当时的园主命名的。

坐落在槟城路的资政第是一座潮汕风格宅院,屋顶上刻有精细的五彩花鸟鱼兽,在一众现代建筑中显得与众不同。

种植豆蔻需要近十年才能有所收获,1857年因甲虫而传播的疾病,导致当地豆蔻果园在五年中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各大社群住宅区,学校、教会、公益组织、市集、墓地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也应运而生。

资政第门环。这座古建筑是19世纪潮籍甘蜜富商陈旭年的旧宅。

当时多美歌(Dhoby Ghaut)有许多印度人开设洗衣场,在淡米尔语中这一地名有“洗衣匠之街”的意思。我们现在看到的乌节路长老会教堂(Orchard Road Presbyterian Church)和毗邻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虽已不是最初的面貌,但仍反映了当时基督教社群的大致活动范围。

建于1878年的乌节路长老会教堂,是乌节路最古老的教堂。

1958年诗家董百货公司(C. K. Tang)开张,标志着乌节路迈入第三个历史阶段。经过近百年发展,这一地区逐渐成为附近居民往来的必经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商业嗅觉敏锐的企业家纷纷前来投资。

麒麟大厦(The Heeren)外4个孩子靠着盖盅(Kamcheng)玩耍的俏皮雕塑,保存了珍贵的社群记忆。

购物中心、电影院、圣诞节灯饰及新加坡热卖会等现代娱乐消遣元素,也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模样。经历三个历史阶段的乌节路,累积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在热闹繁华的外衣之下更添一份细腻与从容。

一字排开的购物中心、充满活力的街头艺人与熙来攘往的人群,是人们心中最经典的乌节路印象。

小知识:肉豆蔻

Nutmeg & Mace

经过爱雍·乌节购物中心(ION Orchard)和乌节中央城(Orchard Central)时,你是否注意到门口附近各有一个“肉肉”的雕塑?这两个作品保存了乌节路曾为果园的“前世故事”,前者名为Nutmeg & Mace,由 Kumari Nahappan 制作,呈现的是剖开果实后露出的褐黑色豆蔻核仁(nutmeg)及深红色网状假种皮,即肉豆蔻皮(mace);后者为 Michele Righetti 创作的 Nutmeg Grove,乍看之下像是科幻片里坠落在地面的陨石,事实上那就是从果实取出后的肉豆蔻原样。除了用作调味料,肉豆蔻也能制成香精油,在古代是极为珍贵的香料。

Nutmeg Grove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