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东盟 ASEAN

峇峇娘惹文化的历程转变

The Real Life of Baba & Nyonya Part 02

带有浓厚马来民俗色彩的华人文化生活,正是土生华人的独特性。无论是在语言、服装与食物上,峇峇与娘惹都受到了马来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也保留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特色。除了秉承中华文化的美德,如注重孝道、尊卑有序,红白喜事方面都是以中华传统为依据。

文字:邓颖蕙     图片:安德列• 韩、马来西亚旅游局、有关单位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0 / ISSUE OCTOBER 马来西亚 《峇峇娘惹的现实人生》

摄于1939年5月30日的峇峇娘惹结婚照。图片来源:Wilkimedia CC

正因为土生华人以包容性见称,因此多元产生的化学效应,在他们身上显而易见,他们也乐于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殖民时期,土生华人在英文教育的影响下,文化生活上混有西方风貌,并以“海峡华人”或“King’s Chinese ”(国王的华人)自称。他们精通三语,与华人、马来人及英国人沟通都游刃有余,因此自然占优势。土生华人积极参与殖民地的政治、社会事务,并成为政治领袖,有者经商致富,人才辈出。除“海峡三杰”林文庆外,诸如陈祯禄、宋旺相等皆为峇峇。

多数土生华人住宅都有一对姓氏灯及一个天灯。图片来源:槟城旅游局

二战前的土生华人在马来亚社会政经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后于日据时代被迫害失去优势,且国家在独立后民族意识崛起,人数较少的土生华人文化遭到严重冲击,辉煌时代消逝。二战后和独立前夕,他们慢慢地回归到其他族群的主流。直到现代,绝大多数峇峇娘惹已被并入华人社会,其当年的文化特性已转淡,使得许多人无法更深层的认识与认同这“少数群体”。

峇峇娘惹留下的过往繁华,以文物记录在案。图片来源:槟城旅游局

娘惹电视剧 打开新大门

1952年香港电影《娘惹》中,女主角穿着蕾丝可峇雅的形象,夏梦饰演。图片来源:网络

直至21世纪后,峇峇娘惹相关元素的电视剧如《小娘惹》《娘惹相思格》《彼岸之嫁》等兴起,这些极具特色的南洋风俗文化才回到大众视线,成为热门话题。而90后槟城峇峇娘惹后裔安德列•韩也正因为这个媒体效应,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的身份。

2009年,由欧萱主演的《小娘惹》风靡新马两地。图片来源:网络

“在我上初中时,《小娘惹》剧集正在热播。当时追剧的阿公就跟我说,其实我们是峇峇娘惹,那时才有初步意识。阿公往生后,我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纱笼等有关峇峇娘惹的物品,才试着去了解有关习俗。到了大学,有朋友询问我有关土生华人的文化,我霎时觉得很惭愧,因为对自身族群都不了解,因此我开始研究峇峇娘惹文化,并成为一名爱好者。”

近期翻拍的《小娘惹》再掀起峇峇娘惹热潮。图片来源:网络

新一代的文化解读

实际上,也有许多土生华人后裔同安德列•韩一样,并非打从出世起就获知自己这一特殊的族群身份。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社会中成长的年轻一辈峇峇娘惹,有些甚至没机会接触或被告知自家的传统文化。

“在1980至1990年代,许多人对峇峇娘惹仍持有偏见,也很陌生。有人因此会问‘你还吃猪肉吗?你信奉伊斯兰教?’等等问题,导致当事人尴尬。久而久之,土生华人就不会去强调或提起自身文化,有关文化也因而逐渐没落。在与娘惹生活相关的影剧播出后,大众对土生华人的看法有所改观,因此我们也更愿意与别人谈及峇峇娘惹文化。”

身为峇峇娘惹后代,安德列•韩感到骄傲。 图片来源:安德列•韩

“如今,土生华人社群只有在宗族观念上会稍偏中国,因为以前的混血婚姻都是华人男性娶本地的马来女性,所以宗族观念上会更加跟随父亲。至于老一辈很多受的都是英语教育,所以生活上会很西方化。目前年轻一辈上华小独中的就很多了。尽管如此,无论是受华文教育或英文教育,我们的生活一般都很西化,但饮食和服装方面又有马来元素。”

他认为,土生华人文化环环相扣。“只能说,土生华人的文化习俗很‘杂’,既可以很西化,也可以很中式,更可以很马来化。因为是混血文化,这三种文化都已经包含在土生华人的文化中了,很难完全地剥离开来,缺了一环可能就不叫‘土生华人遗产’了。”

上期回顾:峇峇娘惹的现实人生
下期预告:峇峇娘惹文化的逝与守

点此可订阅 2020/ ISSUE OCT诗意绍兴,水城漫游》抢先阅读完整文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Show More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