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素以烧饼驰名,没想到这一个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的古镇,竟是生产西方称为“乐器皇后”小提琴的重镇。溪桥镇现为黄桥古镇内的一区,这里每年制造的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超过世界总产量的30%,是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令人刮目相看。
文字:周晓平 图片:谢光辉 整理:陈素彬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0 / ISSUE JANUARY 文化行《黄桥 东方小提琴之乡》
在西方演奏界,位于意大利米兰东南约80公里的克雷莫纳(Cremona)几乎无人不知。虽然那只是一座人口不足8万的小城市,但在16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却是在此诞生,这里被誉为世界小提琴的故乡。今天,在泰兴市黄桥古镇的溪桥小区,坐落世界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被誉为东方的克雷莫纳。 大街小巷密布乐器工厂 从南京到溪桥,约2小时车程。这里没有漂亮的教堂、秀丽的中心广场和中世纪的塔楼,也没有孕育出著名的音乐家,唯有江苏沿江平原小镇特有的那种宁静、平和与优美,充盈中国现代乡村的生活气息,一切都显得那么质朴,这就是一般人眼里的溪桥。溪桥原先是江苏泰兴市的一个小镇,2010年撤乡并镇,现为隶属于千年古镇黄桥的一个小区。
半个世纪前,神州大地还陷于动乱之中,却有一帮子压根儿不识五线谱的农民,悄无声息地制作堪称“乐器皇后”的小提琴。谁也没料到,原先不知小提琴为何物的苏中平原农民,不干则已,一干却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名堂。今天,不大的溪桥小区大街小巷密布170多家乐器厂,每年制作出约占世界产量30%的小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电吉他,总收入超过5亿元人民币,制作西洋乐器的工人约26,000余人,让人刮目相看!
在众多的乐器企业中,创办于1968年的“凤灵乐器”每年制作约35万把提琴产品,60多万套吉他产品、约15万套电吉他,90%以上的产品销往美国、德国、日本及意大利等近90个国家和地区。提琴的生产规模约占全中国总量的四成、世界总量的三成。
进入凤灵的大门,从提琴文化广场、古松琴韵亭、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到音乐厅沿街一字排开。最吸引人的,是西侧外型如同一把倒卧提琴的乐器博览馆,收藏了5,000多种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包括各种名贵的钢琴、珍贵的黑猫吉他和世界顶级小提琴制作大师的传世精品,还有国内最具收藏价值、工艺精湛的文化艺术品,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收藏乐器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博览馆。 进口木材与高端工艺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美国、加拿大进口的枫树、松树圆木,在这里被剖成一张张薄板、一根根木棍,再经过长时间的自然干燥,输送到手工操作台。制作提琴有100多道工序,工人用刨、锯、凿、锉、钻等流水作业,先将木板刨成面板和背板,再将木棍雕琢成提琴的琴头,刻出弦轴孔,然后经过胶合、打磨和涂漆、调试,直到成品进入乐器仓库。
在国际乐器市场上,人们普遍认为中小型提琴生产因为劳动力价格低廉和批量生产的粗放工艺,只能凭借超低价格胜出。不过,最近几年这里生产的中档提琴,让世人逐渐改变这种观念。在提琴文化广场一侧的工作室,徐晓峰是国际著名提琴制作大师、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郑荃大师的得意弟子,正在静静地校验自己的作品。隔壁房间,4位年轻的技师在轻音乐声中埋头工作,每月从这里出去的小提琴不超过15把,每把价值5至10万元人民币。徐晓峰坦言:“小提琴既有艺术演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很多人把小提琴当作收藏和投资。要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我们小提琴在高端市场的制作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中国的制琴产业还年轻。”
不过,正是因为中国提琴的价廉物美,才在国际市场稳稳站住了脚跟。如今不单单是小提琴,钢琴、巴松管、吉他和大提琴,近年中国产乐器已经牢牢占据了世界乐器市场,同时铜管、木管乐器和电子乐器的产量也在迅猛增长。毋庸置疑,中国已成为世界乐器生产王国。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2020 / ISSUE JAN《五彩缤纷 摩洛哥》。欲订阅此期刊,请点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