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来无尽的便利,也让来自扬州的陶祖平在马来西亚待了将近两年,也没有特别学习马来语,因为手机有翻译软体,遇到不懂的都可以即时翻译,再无法沟通的话,就用手势来表达。入乡未随俗的他,究竟如何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过日子?
文字:李诗琴 图片:Flickr、陶祖平、Wikimedia CC等
文章摘选自《畅游行》杂志 2021 / ISSUE DEC 苏视角 《扬州人异乡事》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与文化的社会,官方语言为马来语,问陶祖平前来槟城前是否曾担心,他说:“有了解过槟城是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例最高的州属,何况手机还能下载翻译软件。”说完,他还演示了微信怎么把“Apa khabar”“Terima Kasih”翻译成华文。解决了语言问题,加上认识一些马来西亚华裔,因此陶祖平认为自己初到槟城时,一切相当顺利。
虽然在马来西亚待了将近2年,但陶祖平平常几乎不与其他族群打交道,也没有特别学习马来语。对他而言,去超市购物都有明码标价、平常的生活圈子都是华人、手机里有翻译软件,几乎没有学习马来语或同其他种族交流的理由。说着,他还分享自己搭乘电召车时,遇到马来司机都以手势交流的经历。
回乡vs留马工作
靠着在地朋友照应,以及中国人来马打工的微信或面簿群互通消息,虽然让陶祖平来马打工的这些日子并没有面对多大挑战,但疫情的大浪同样波及他。“从去年至今的3次行动管制令期间,老板都决定餐厅暂时歇业,既不做堂食也不提供外卖,这些日子没有收入,压力挺大的。”
因为疫情,陶祖平来马的2年里都没回过乡。他原本预计明年新年回乡,无奈机票和隔离费用过于高昂,加上两地的隔离政策都相当繁琐,于是只得暂时搁置回乡计划。“没有6万块人民币根本回不了,而且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到机票。”如此高昂的回乡费用,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不久前,陶祖平刚获得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依然是售卖烧烤。虽然从事餐饮业已有16年,并学得不同类型的厨艺,但他认为如今在马来西亚经营得不错的中餐馆多为连锁经营,有自己的品牌和固定班底;且现在的顾客不仅追求味道也注重用餐环境,再加上目前疫情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暂无开店的打算。
手艺人的韧性
在槟城工作生活的这2年来,陶祖平觉得相当不错,当地生活节奏慢,华人多,整体沟通起来难度不大。“不过之后也考虑到吉隆坡发展,微信群里有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工作。”
“靠手艺吃饭的人都是到处跑的,烧烤在哪儿都能卖,现在餐馆的菜系也不再单一,我到哪儿都能讨生活,而且长期在外,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很强的。”简单一句话,流露出这名长期在外漂泊讨生活的扬州厨师对自己手艺的自信,以及面对生活的韧性。
最想念的家乡美食
鹅肉
据说扬州人一个夏天就能吃掉几万只鹅,可见扬州人对鹅的痴迷,但鹅料理在马来西亚较少见,令陶祖平十分想念。红烧老鹅是把鹅放进加了盐、味精、冰糖、八角等香料的汤里焖煮1小时,吃起来软嫩,感觉才放入嘴里就滑到肠里了。
最推荐的扬州美食
面食
除了面条更有劲道,扬州面食的煮法也更多样化,有阳春面、饺面、汤面、干拌面等。其中,汤面的汤头用湖鱼熬煮成奶白色汤汁,味道鲜美;饺面则类似马来西亚的云吞面。扬州的酱油相当有名,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扬州饺面吃起来更香。
最推荐的扬州餐馆
富春茶社&冶春茶社
富春和冶春都属于百年老字号,分店多,扬州人也爱光顾。陶祖平觉得两家的美食不相伯仲,推荐三丁包、蟹黄汤包和翡翠烧麦。蟹黄汤包都是单独装在小笼屉里,以吸管轻轻穿透薄如纸的包皮,吸的时候还能看见蟹黄顺着吸管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