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行传媒、相关单位/图 畅游行传媒/文
台一于1991年创立,至今已经营了30几个年头,业务涵盖种苗培育、生态休闲农场与度假村。
在种苗培育方面,台一为全台生产种苗产量、产值最高的企业,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也因此,他们对环境保护和永续经营等课题一直极为注重。
台一种苗场外观。洪慧玲 摄
台一企业集团董事长张国祯在受访时表示,为了减少农业剩余资源,台一在资源包装与再循环上进行了不少调整,比如把原本成本较低的小包装盖土(营养土)换成大包装,只因大包装可以让农民用来盖谷室,达到再利用的环保目的。
大包装盖土。洪慧玲 摄
此外,使用可溶解纸苗钵、穴盘回收也是台一永续经营的项目之一。
张国祯解释可溶解纸苗钵的原理。洪慧玲 摄
基于考虑到许多台湾农民的环保意识有待提升,台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佳宏认为,环保工作就该由台一做起。他形容,农业剩余资源的再利用,就好似打麻将,“上家不要了的东西,你要你就吃、你就碰。”
他以可可壳为例,在农民取出可可果肉之后,可可壳中的纤维可以提取,用来制作塑料花盆、容器等。他补充,百香果壳的纤维其实也能再利用。
可可壳制成的塑料(左)与可可塑料制成的花盆。洪慧玲 摄
自家产品循环使用是目前台一致力于追求的,以单一材料制作的穴盘或花盆在回收后,可以进行再加工制成纺纱,最后做成毛巾。
由可可壳纤维制成的毛巾。洪慧玲 摄
对于无法再造的产品,张佳宏谓也能使用可分解原料,让它在失去功能后不会成为垃圾。目前,台一与塑德合作,提供回收材料予后者,将这些剩余资源制作成新材料。
台一种苗场内的环保产品说明。洪慧玲 摄
询及张佳宏何以会对永续经营如此坚持,他表示:“环境是很重要的,我们常说:‘你是感受气候变迁的第一代,但你也可能是能够为它做些什么的最后一代。’我现在这些土地,不是我爸爸留给我的,而是我跟我未来小孩借的。如果没有做好,以后这一片土地会没办法做。”
张佳宏手持以可可壳纤维制作成的布料。洪慧玲 摄
走在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不时就能看见“永续的影子”。就在2024年,台一刚获得台湾第一个草莓碳足迹标签,在促进绿色消费方面奠定了基石。
在力求节能、节水的前提下,台一的草莓均栽种于具备一定保水力的“棉床”上,而这些材料,也是资源再利用的另一佳例。
台一的碳足迹标签草莓。草莓栽种于“棉床”上。台一生态休闲农场面簿图 & 洪慧玲 摄
至于园区内利用水流位能转换成机械能,继而推动发电机产生电力,让游客能够为电器充电的USB充电装置,再一次不禁对台一的永续经营理念与各种相关设备竖起大拇指。
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内的绿能充电站。洪慧玲 摄